何以外佣低薪成了必要之恶?
一边厢,外佣关注组织、本地左翼政党等关注外佣待遇问题,甚至有人提倡增加最低工资及津贴;另边厢,香港人的生活指数已经相当高,不少人深信贸然提高外佣工资,只会令雇主不胜负荷,无法再聘用外佣。两边看来都有一定道理,这个矛盾该如何理解和化解?
外佣每月的最低工资及膳食津贴只有4,520元及1,075元,若以每天工作10小时计算,时薪仅得14元。然而,很多人也反对提高工资及津贴,原因主要有四个:
一、雇主为外佣提供住宿及伙食,换言之工资不能反映他们的实际所得;二、外佣在原居国例如菲律宾和印尼的人工只会更低,香港雇主提供的工资已对他们有利;三、外佣低薪受聘是“你情我愿”,若然他们认为工资不合理,可以选择不来香港;四、若然提高外佣工资及津贴,只会令雇主不胜负荷,最终不再聘请外雇
针对第一点,其实“包食包住”是一体两面。一方面社会可以说,为外佣省下了基本生活开支;但另一方面这也因为外佣工作有实际需要,无法避免地要全天候待在雇主家中。更重要的是,“包食包住”不但代表外佣的生活及工作基本上难以分割,好像没有工余时间般,寄宿在雇主的家中更意味外佣要离乡别井,失去家庭生活。这些都是难以量化的成本,容易为人忽略。全盘考虑代价后,不难发现“包食包住”其实不代表外佣获益良多。
在香港,聘请外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释放家庭中的劳动人口,让他们就业及赚取金钱。若没有了外佣打理家头细务,他们或许要亲力亲为,家庭就少了一份经济收入来源。以香港人工中位数1.8万元来说,外佣间接为家庭带来的收入,远比聘请成本高得多,但他们的劳动回报却一直被压低。故此,虽说外佣在原居国的工资更低,但仍不改他们在香港被剥削的本质。
结构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遭剥削
出现这种奇怪现象,可谓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结果。当前各国出现分工效应,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及租金较低,所以成为不少大企业的生产线,而科研发展或较高端的产业则仍然由发达国家掌握。从这个角度看,菲律宾和印尼的劳动人口输出到香港成为外佣,其实也是一种分工效应。但是这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差异,表面上有利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际上也令这种不平衡结构更为牢不可破,形成一种跨国界的发展不公。由此亦可推论,所谓的“你情我愿”并不是真的“你情我愿”,而是在结构不平等下外佣被逼接受剥削的结果。
若要大幅提高外佣工资,令他们的所得及付出的比例趋向合理,毋庸置疑会令雇主百上加斤。因此单单倡议加薪,很可能治标不治本,未能从根本结构解决问题。归根究柢,在资本主义逻辑下,香港人投放不少时间在工作之上以尽量赚取金钱,连休息的时间也不足够,照顾家庭的工作只得假借外佣之手。而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做的是增加公共开支,让那些经济能力有限但有切实需要的家庭,可以享用政府的托儿、养老等社会福利。在这大前提下,即使政府提高外佣的最低工资及津贴,受影响的主要是有经济能力的雇主。
正如工党曾经形容,香港目前的照顾体系政策乃以剥削为本,外佣工薪低的现象确实存在,问题只是应该怎样妥善解决。全盘检讨政策及在平衡雇主需要下改善外佣质素,政府实应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