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年初四都要返工 政府应研究增加假期日数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今年的年三十在星期一,年初四在星期五,若然这两天也能放假,打工仔即享一连九天的长假期。可惜,现实是每年17天的公众假期并不包括年三十和年初四,俗称“劳工假”的法定假日更只得12天。
对此,社会要求检讨的声音不绝于耳,政府却多次拒绝,称要顾及雇主的营商环境。可是,数百万打工仔的权益又有谁来关心?

首先,全港约有一半打工仔只放劳工假,而非公众假期。换言之,在耶稣受难节、耶稣受难节翌日、复活节星期一、佛诞及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这五天,虽然政府机构、银行等员工放假,他们仍然要上班。

法定假日 公众假期
元日
农历年初一
农历年初二
农历年初三
清明节
  耶稣受难节
  耶稣受难节翌日
  复活节星期一
劳动节
  佛诞
端午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
国庆日
中秋节翌日
重阳节
冬至或圣诞节
  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
基层雇员往往只放劳工假,不能享有银行假。(黄伟伦摄)

政府无视劳工诉求

这个问题,劳工界已经投诉多年。例如2016年,职工盟旗下七大工会争取将假期日数增至17天;同年,议员郭伟强在立法会质询劳福局,何时将法定假日与公众假期日数看齐;劳工界议员陆颂雄亦曾表示,打工仔工作压力大,将两种假期划一非常合情理。

然而,政府对于这个要求可谓无动于衷。罗致光2017年上任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后,明言现届政府未有计划将劳工假及银行假划一。今年1月9日,罗致光在立法会检讨假期政策时,如此说:

任何增加法定假日的建议都必须小心处理。政府在考虑是否增加法定假日的日数时,必须小心评估当中影响及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取得社会广泛的认同及共识……要求将法定假的日数与公众假期看齐……非常进取,并且没有经过我在之前提及的适当及必须的评估及咨询。

任何政策,固然应该从长计议,建基于科学数据。问题是,当局拒绝检讨假期日数,是否真的有理据基础?

职工盟、工联会等多次争取增加劳工假,与银行假的17日看齐。(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政府经济顾问:一天假期成本3.7亿

目前,社会最常引用的理据是,每增加一天法定假日,将带来3.7亿港元成本。这个数字,立法会人力事务委员会、劳工及福利局也曾引用。但是,这是如何计算出来?

这个数字来自政府经济顾问。他们曾经推算,若然增加法定假日,将有约98万人受惠;如果所有雇主均须额外聘用人手应付工作,以2011年的工资水平计算,增加一天假期的成本就是3.7亿元,两天就是7.3亿元,增加五天至银行假的数目,就是18.3亿元。

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这个数字看似很大,但占全年人工不足2%,加上工资往往占整体成本不足一半,换言之雇主负担增加连1%也没有。

第二个问题是,并非所有企业都会额外聘用人手加班。在部分行业,员工放多几天假期,工作会在其他上班日子处理。简单以日薪成本来计算,本来就并不可靠。

第三,政府经济顾问亦承认,打工仔会在放假的日子外出消费,零售及饮食等行业的生意额因而上升,可抵销部分法定假日的成本。而目前放劳工假的打工仔,不少正正来自饮食业、零售业等,换言之他们的老板将可受惠。

劳福局局长罗致光曾表示,本届政府无意修订法定假日和公众假期。(资料图片/洪嘉徽摄)

社会效益非能简单量化

其实,公众假期对于经济的利与弊,并非3.7亿的计法那么简单。例如,有智利经济学者指出,打工仔放假可以带动本土服务业,因此公众假期有最佳日数,不宜太少亦不能太多,而实际计算时要参考经济体的产业结构,特别是零售及服务业的成份。[1]又例如,有德国的研究发现,公众假期有助打工仔善用工余时间,包括用于与朋友见面等社交活动,从而带来社会效益,这是衡量公众假期的成本效益时须注意的。[2]

然而,香港政府却不知刻意或无意,忽略诸多考虑因素,只拿几年前经济顾问提出的3.7亿成本作为挡箭牌,拒绝划一劳工假和银行假,更遑论全面检讨公众假期的日数是否可以增加。每逢增加公众假期,例如1998年设劳动节和佛诞假时,就要取消即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及国庆日翌日假期,以维持总数在17日不变。这样做的理据何在,只怕未能服众。现任劳福局局长罗致光不但是经济与统计本科出身,更有社会福利博士学位,绝对应该一改政府以往作风,全面检讨增加假期的可行性。

再者,2015年,即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时,当局曾将9月3日订为一次过假期,那有否真的对香港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拿着一个粗疏的成本估算,多次拒绝研究增加公众假期的可能性,反映的是向商家倾斜的放任自由主义思维,及过分迷信“小政府、大市场”教条。

更重要的是,从政者不能事事金钱挂帅,只计算经济成本。假期,本是每个人的基本人权,而香港的劳工权益可谓恶名昭彰,包括每周平均工时超过50小时,远高于全球平均的36小时;打工仔没有集体谈判权,议价能力低等。从整全的角度看香港打工仔的待遇,划一劳工假和银行假实为应做之事,研究考虑增加公众假期,更是政府应有之义。

这一年多以来,林郑政府已在男士侍产假、强积金对冲等议题上多次向商家让步。在假期权益上,难道又要再一次牺牲打工仔的权益吗?

[1] Franco Barrera and Nicola´s Garrido, ‘Public holidays, touris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ourism Economics 2018, Vol. 24(4) 473–485.
[2] Joachim Merz and Lars Osberg, ‘Keeping in Touch: A Benefit of Public Holidays’, IZA Discussion Papers 2089,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r (I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