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医科减收JUPAS考生 不利基层上流? 勿忘直资才是症结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大学联招(JUPAS)在周一放榜,向来受尖子青睐的港大内外全科医学士课程今年的收生数据有重大转变,只有49%本地生学额经JUPAS发放,其余的本地生学额发放予非联招(Non-JUPAS)考生,一改过往招收约75% JUPAS考生的“惯例”。由于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在2013年明言会招收一定数量的JUPAS考生,借以协助基层学生向上流动,故今年数据一出,便有传媒重提旧事,好奇港大医学院为何有此“政策转变”,更有舆论谓新做法偏帮了富家子弟,并不公平。假如梁卓伟教授当年真的明言会将JUPAS收生人数定于75%,那么港大医学院确实未有信守诺言;不过,失信是一回事,港大医学院本质上应否招收75% JUPAS考生则是另一回事,若因之而指责医学院未能帮助基层学生向上流动,更是见树不见林,误将另一制度漏洞带来的恶果视为港大应该承担的责任。

今年港大医科的JUPAS收生比率下降,有人质疑院长梁卓伟“失信”。(资料图片)

首先,为便于讨论,我们必须厘清本地大学的收生制度。每年有15,000个教资会资助的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全数只收取本地生,至于这些本地生是经JUPAS(必须持DSE成绩)抑或Non-JUPAS(可能持GCE A-level、IB、本地副学位或其他外国考试资历),政府没限制两者的比例;非本地生方面,不管他们是经JUPAS或Non-JUPAS报考大学,都不会与本地生竞逐该15,000个学额,而本地院校合计只能开设3,000个学额给他们修读(资助学额的20%),其所交学费不受政府资助,故较为昂贵。总之,我们讨论港大医科今年的数据时,不应失焦至非本地生与本地生的“竞争”,这绝对与事实不符。

言归正传,若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真的未能信守承诺,那确是一件憾事;不过,舆论倒不应指责他“偏帮”富家子弟。以2017/18学年的数据为例,中大及港大医科的Non-JUPAS学生均持GCE A-level、IB及“其他”(估计以外国中学学历为主)资历,没有副学位持有人;平情而论,会应考GCE A-level、IB课程的本地学生,多数是学费高昂的直资学校或国际学校学生,故当初梁卓伟教授才会指多收JUPAS考生能帮助基层学生向上流。然而,一个公平的大学收生制度,应是择优而录,而既然经JUPAS与Non-JUPAS入读医科的都是本地生,这就不涉“本地优先”的问题;若定额招收更多JUPAS学生,反而在某程度上是对Non-JUPAS本地生(也就是所谓的富有学生)不公,这种逆向歧视是否具正当性,值得商榷。

事实上,若港大医学院能帮助基层学生向上流,固然是美事一桩,但更应负起这个责任的,却是政府,因为现时的直资学校制度,才是偏帮来自富有家庭、修读IB课程的学生的元凶。

会开办IB课程予本地学生的,除了国际学校,就是少数收费高昂的直资学校,例如今年同时获中大及港大医学院取录的IB女状元,便是直资名校圣保罗男女中学的学生,该校的IB课程学费达91,500元。必须强调,教育绝对可以是一种商品,有财者愿意多付出,自然有权享有更优质的教育,外界不应置喙;不过,正如“01倡议”所言,直资制度的问题在于当局容许学校同时征收高额学费及政府津贴(在2017/18学年,若学校想获得全额政府津贴,最多可征收$138,481学费),但如此高额的学费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担,故这些“贵族学校”其实就是一边收取政府巨额资助,但却集中培育富有学生,这绝非公义的资源分配办法。

【直资学校.倡议】直资=贵族? 要摆脱标签 须严限学费
【直资学校.倡议】直资偏帮富人? 资深校长︰系投资未来
【直资学校.倡议】李宝椿学费26万 不设DSE 照收政府津贴

纵使有人认为香港的社会动流力低,但始终不能否认教育是帮助基层学生向上流动的方法。大学愿意藉不同方法刺激这种流动,诚为美事,但若为此目的而“歧视”富人,也是一种另类不公;故更直接的做法,应是审视教育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制度,而直资学校制度,才是大众应该关注的问题症结。

申诉专员检讨直资学校学费机制 宜先审视“尽收两家茶礼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