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资学校.倡议】李宝椿学费26万 不设DSE 照收政府津贴
全港学费最贵的直资学校是哪一间?不是男拔,不是圣保罗男女中学,也不是拥有草地足球场的圣士提反书院,而是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下称李宝椿书院)。虽然这所学校在一般人眼中名气未必及得上传统名校,但在学界绝对是是赫赫有名,尤以学费高昂著称。该校会向学生收取高额学费和住宿费,而且只开办IB课程,但为何能留在直资计划之中,收取政府津贴?这做法是否公平?
文章系列︰
一、直资=贵族? 要摆脱标签 须严限学费
二、直资偏帮富人? 资深校长︰系投资未来
三、李宝椿学费26万 不设DSE 照收政府津贴
李宝椿书院由国际教育机构“联合世界书院”开办,是一所寄宿高中学校,2017/2018年度的本地生学费为100,500元,加上165,500元宿费,两者合计266,000元,非常昂贵。由于财源充足,是以学校强调能提供优质教育,但能负担这笔学费的,相信亦只有富有家庭。纵使有部分学生能靠助学金入读,亦无改该校以培育富家子弟为主的本质。
每年费用26万 不提供本地课程
教育局决定是否发放经常津贴予直资学校时,只会考虑该校的学费金额;按机制,在今个学年,李宝椿书院的学费低于169,460这个上限,因此该校每录取一名本地学生,便能获得政府72,626元津贴。根据李宝椿书院年报,在2015/2016学年,学校有22%收入是来自政府拨款。相对于其他收费偏高的直资学校,此百分比明显较低(例如学费达76,190元的启思中学,政府津贴占学校整体收入47%),反映李宝椿书院本身财源充足,到底有没有必要接受政府恒常资助,着实存疑。《香港01》记者曾向教育局查询李宝椿书院在过去十年获得多少公帑,对方仅回复指,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及对个别学校可能造成标签效应”,拒作交代。
根据直资计划,政府容许学校同时收取高额学费及政府津贴,但其中一个条件是学校须“提供主要为本地学生而设的课程,协助学生应考有关的本地公开考试”。然而,李宝椿书院有一半学生并非本地生,而且学校只提供IB课程(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不开设本港的DSE课程,因此李宝椿书院其实是直资计划中的特例。
直资学校议会主席︰李宝椿书院等如新界丁屋
翻查资料,审计署在2010年便质疑教育局的安排,但教育局坚称李宝椿书院“性质独特”,理应特事特办。至于所谓的独特性质,其实不外乎中西文化汇萃、具国际视野、学习经历多样等;尤有甚者,当局更谓假如政府不再资助李宝椿书院,很可能“受到批评,令香港的国际都会形象受损”(按︰因为书院是由国际机构开办),立论非常夸张。
另一方面,英基学校协会则没有这么幸运。英基在1967年根据《英基学校协会条例》设立,原意是为驻港外国人子女提供英语教育,其学校不开办本地课程,却能接受政府资助,是资助学校、直资学校与私立国际学校之外的另一学校系统。及2011年,政府检讨英基学校的特殊地位,经过一轮拉锯后,最终决定不再资助英基;在本学年,英基辖下的九间小学及五间中学仍获资助,但正逐年撤销。
记者曾询问李宝椿书院校方对审计报告的看法,以及政府津贴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惟一直未获回复。香港直资学校议会主席招祥麒指,李宝椿书院留在直资计划,“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等如新界的丁屋问题”,长远而言有待政府再作探究。
在资本主义社会,富人当然有权“购买”较佳的教育,这点绝非罪过;此外,李宝椿书院能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已获教育局质素保证部肯定,外界亦向无质疑。问题是,一间收取高额费用、有逾半学生并非本地人,而且只提供国际课程的学校,应否继续收取公帑营运?这对其他国际学校是否公平?教育局容许“特事特办”,理据真的充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