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救心机】急救知职不足误救援时机 教育及培训必不可少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近年,不时听到市民于运动时不幸猝死的新闻。“01侦查”今日(16日)报道了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于豁下场地虽安装了超过300部“自动心脏除颤器”(AED),却可能会出现“有机但无人识用的情况”。究竟遇有他人心脏病发,未有接受过医疗训练的普通市民,是否只能袖手旁观?事实上,AED原来是设计给没有接受专业医疗训练的人使用。政府应要加强市民急救教育知识及培训部门人士,亦要有明确指示让市民知道AED存放的地,以备不时之需。

救人“黄金五分钟” 急救知识不足致存活率偏低

自动心脏去颤器(AED)是协助病人心脏复苏的仪器,以电击配合心外压,有效增加心脏病人的存活机会,故又称为“救心机”。据急症科专科医生钟展鸿表示,一个人心脏停顿后每隔1分钟,使用心脏去颤器(AED)的存活率就会减低10%,使用心脏去颤器作急救时机是愈早愈好。若心跳停止超过四分钟,大脑会开始受损,是故在病人心脏停顿后五分钟内应以AED机救援。

AED可助短时间内拯救回病人生命。(王译扬摄)

自2011年起,康文署在较多人使用的场地设置了341部AED,供只接受过AED训练的职员及公众使用。不过,根据“01侦查”的统计,2007年12月至2018年6月半年内,最少有十人于康文署的场地下猝死,而当中有五人病发的场地虽然设有AED,却未有场地人员使用急救。经记者查询,康文署表示没有规定署方人员需要学习使用AED。

康文署指五宗个案中,场地职员或外判保安事发时均有到事发地点及召唤救护车,待救护员为事主急救;惟口头承认未有在救护到场前用AED。(01制图)

在香港,医院外突发性心脏骤停个案存活率偏低,相较于其他亚洲地区,香港的存活率只有2.3%,较日本(5.2%)、韩国(8.5%)、泰国(4.2%)要低。根据香港大学在2015年11月至12月的调查,只有22%市民曾接受急救训练。另外,有12%的受访者曾接受急救及AED应用训练。如前文所述,意外发生后五分钟最为关键,缺乏急救知识,没有令病人得到即时的救援,或可解释香港存活率偏低的原因。

急症科医生萧粤中认为香港人口与AED机比率低,及港人缺乏急救教育,都是“院外心脏停顿”存活率偏低的原因。(顾嘉敏摄)
香港的“院外突发性心脏停顿”存活率只得2.3%,平均每44个发病者中只有一人可逃出鬼门关。(资料图片)

非专业医护人员也可以使用 宜加强教育及培训

对于因突发心律不正而心跳停顿的市民来说,使用AED急救非常重要。实际上,AED仪器操作简单,设计的本意是让未接受过急救训练的普通市民,可以安全地使用进行施救。根据圣约翰救伤队的AED模拟器,打开仪器便会有广东话语音,指示使用者使用程序。按急症医学部临床副教授梁令邦的说法,由受过训练的人士使用AED最为理想,不过,要学懂,其实也无需高深的知识或长时间训练,每位市民也可以做到。观乎团体所教授的AED证书课程,包括笔试及去颤法评核只需四小时,可见学习使用AED并不困难。

康文署AED机备有图示使用说明,浅白指导使用方法。(资料图片)

现时,康文署每年安排1,000名职员参与AED培训。康文署应继续让更多的职员学习使用AED,以便遇有意外,可以伸出援手。同时,亦要在各场地增设AED,并加设指示,在意外发生的时候,令市民可以把握急救的黄金时间,救助他人。

长远而言,政府应该参考亚洲其他地区的做法,在中学、或小学阶段将AED急救要诀渗入教育,令更多人在使用AED急救时更有信心。根据2016年的一份日本研究,该地2004年立法允许公众使用AED后,于医院外获AED救治,而在一个月后没有严重脑部后遗症的心脏停患者,存活率达四成。相反,没有得到AED救治的,则只有两成,可见,由市民使用AED急救,有助提升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

随著运动习惯日渐普及,康乐场地使用率日益高企,场地职员和市民的危机意识却未有提高。政府应加强场地职员的培训,并教授市民大众急救知识,在意外发生的时候,把握时机,自救或救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