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放榜】“3322”不利理科生 不如重返AL玩法?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香港学生经中学文凭试(DSE)入读大学,必须在四科核心科目,即中、英、数、通识,分别获取3322成绩(2是合格),换言之,学制对考生的语文要求稍高于数理能力。就此,香港中学校长会发布调查结果,指有62%受访校长认为应降低语文要求,当中有近四成人建议,只要考生在四科核心科目中合计考取10分,兼得一门选修科合格,即算满足最低门槛;也有25%校长认为应将之简化为四科核心科及两科选修科全数合格,即告达标。
不论那个方案最为可取,学界的取态已然非常明显——为使大学生更趋多元,应改革评审制度,避免偏重语文成绩。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将于本周三(11日)放榜(资料图片)

翻查近两届DSE考试报告,能在中或英文科中取得第三级成绩的,只有大约55%考生,换言之,单是语文考试,已令约45%人失去入读大学资格;与此同时,虽然数学科同为核心科目,但只要取得第二级成绩便算合乎大学最低要求,而近两年的达标者有八成。由是观之,现在的考试制度就是不利数理成绩较佳、但语文能力稍逊的学生。

一般人均会同意,中英数同样重要,那么当局为何如此设计制度?相信不少曾经历过高级程度会考(HKALE)的读者,均会推想个中逻辑乃源自旧制。从前,香港中学公开试有会考和高考两关,中英文是两场考试的必修科,但数学则不然,学子要经高考入读大学,大可不读数学。如此一来,似乎旧制也是稍稍偏重语文能力。

资源来源︰考评局网页。

这种分析固然有一定道理,但须知高考的科目有高级程度(AL)与高级补充程度(AS)之分,中英文科都是AS科目,大学评估考生成绩时,会将AS科目视作“半科”(或0.6科)处理,因此,若理科生能在生物、化学、物理、纯数等AL科目中获取佳绩,即使中英文只是刚好合格,也不会对大学选科造成“致命”影响。事实上,以文章形式作答的通识科,已经对考生的语文能力要求甚高,再加上“3322”的大学入场门槛,难怪有人质疑现行安排重文轻理,而大学教授也不只一次反映新一批大学理科生的根基不及以前——当然,这还涉及其他因素,例如现在中学让学生修读的科目数目不及以前多,有考生因此不能同时修读生物、化学、物理;不过,“3322”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要回应诘难,当局有很多可行的检讨方向,例如参考前引受访校长的建议,或者如同旧制般降低语文科的计分比重,均值得参考。必须强调,这不代表社会应轻视语文,只是收生制度应该尽力在文理之间(姑且将“语文和数学”等同于“文理”)取得平衡,正如香港中学校长会主席李雪英所言,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才能,而非只着重语文能力;故此,以作育英才为务的大学及其收生机制,也应从设计上确保文理科人才拥有同等的入读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