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 OTT订户近600万 港府拆墙松绑有助推动创意产业
电视广播(TVB)和有线宽频(i-Cable)近日举行股东会,分别提到公司业务将更着于重网络电视平台发展,可见随着互联网发展成熟和网络电视兴起,市民观看电视的习惯改变了,各大媒体从争夺“收视”的战场转移到网上平台,OTT平台成为传统电视广播媒体的出路;而政府在OTT发展中主张不监管,至今为止尚算行之有效,令营运者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其实这个“无为而治”的思维模式同样适用于创意产业,政府须大幅度为业界拆墙松绑,才能推动产业发展。
OTT是指“Over-the-top”服务,通常是指内容或服务建构在电信服务之上,不需要网络业者额外的支援,例如Skype、微信、互联网电视等。
广播业生态改变 OTT平台为发展趋势
根据商经局在二月公布的《电视及声音广播规管制度检讨》,每日收看免费电视的受访市民,由2009年的85.6%下降至去年的71.8%,每日收看的时数亦2009年的3.2小时减少了近一小时。 市民观看电视的习惯明显不同,有减少看电视的趋势,原因就是互联网服务和有关装置日渐普及,价钱也因竞争大而不断下调,加上互联网及流动平台(APPS)提供了很多资讯和娱乐服务。因而,传统的电视广播行业难以单靠制作电视节目和广告赚钱,如TVB去年的盈利减少超过五成、有线宽频更是多年来都亏蚀,未能转盈。
OTT“零监管”思维可拓至创意产业
由电视广播到OTT,TVB尝试建立一个“一条龙”服务,方便观众重温节目之余,又能开拓零售业务。如果香港政府如内地政府一样,立法监管OTT平台,恐怕TVB这条新“生产线”就会因太多“商业成分”,而不能存活。在监管OTT平台方面,政府可算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
正正因为政府的“零监管”,网上平台才可以百花齐放,为传统广播业提供多一个增加收入的渠道,“帮补生计”。事实上,政府选举不监管OTT平台有很多原因,其一是互联网资源不像大气电波(用于电视广播)属珍贵的公共资源,须确保用得所宜,固然不能直接将这个做法应用于其他政策,但其“不为”、给予空间的态度可取。
说到最需要“自由”的行业莫过于文化及创意产业。现时的文化及创意业由商经局和民政事务局按行业“分而治之”,但尚未能做到百花齐放之效,原因在于规条太多、门槛太高。例如,早前香港举行了首个开放公众入场的成人嘉年华,被指触犯法例,大会指已根据法例作出调整,但最后都“惊动”到发展局、康文署、食环署。虽然这只是一个单一事件,但类似的事件在年中发生过不少(如尺度大一点、富艺术价值的作品被迫“下架”),可见政府没有为文化及创意产业拆墙松绑,何以谈创意。
反之,“零监管”的做法可用于为业界提供更大的创作和发布空间,而非以规条限制其发展。在OTT的例子中,不监管就是最好的做法,因为各传统有资本、有能力“做起”整个行业,加上行内竞争大,OTT的发展自然不用任何产业政策帮助;但就文化及创意产业而言,由于业界能力有限,不能单靠他们撑得起整个产业,须有适当的产业扶助,惟在创作空间方面,政府要提供更大的自由度予业界“监管”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