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改革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若说在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提出“锐意改革、主动作为”之初,香港要改革主要只是《香港01》和个别评论的看法,近日看来,改革已经逐渐成为各界共识。由刘兆佳和刘炳章,到接受我们访问的曾钰成和谭耀宗,都认同香港是时候改革了。

非常重视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决定》的行政长官李家超,周五(8月9日)与司局长等主要官员研习三中全会精神后,更在社交平台透露已指示政府官员要深刻将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融汇贯通在日常工作中,“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己任”,为香港的由治及兴和长期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当改革成为主流意见,下一步自然来到“怎样改革”和“改革什么”的问题。例如全国政协常委姚志胜认为香港不论是巩固强化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以至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都需要在制度上作出改革。立法会议员黄国主张打破市场垄断,弥补市场失效,促进市场有更健康的发展。中大学者李兆波则建议政府在长远减少依赖土地收入,考虑如何增加中长期收入。

不同行业、不同界别的人都感受到不同困局,诉求不一而足。但共同的关键在于香港的经济金融化,产业空心化,并且被土地问题制约香港发展。当我们认同香港要改革的时候,必然是指要令发展成果惠及社会更多人,让财富得到更合理分配。具体的KPI就是市民的收入中位数要升得比平均数、比楼价更快,是收入分布从“啤梨型”转为“橄榄型”,是年轻人有向上流动的机会,而不用躺平轮候公屋。

既然行政长官已经要求政府官员“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己任”,社会合理期望就是在他们在各自的政策范畴中,都会朝着以上目标出发。特首李家超正在筹备他的第三份施政报告,据说今个月18日就会进行地区咨询,各司局长在当中扮演什么角色,拿出什么贡献?土地供应被市场主导的局面,发展局局长想到方法打破没有?小商户不敌昂贵租金,徒有意念也得败走,商经局局长有何建议?零售和饮食业遇逆风,市民宁愿北上消费,文体旅局局长如何解决?距离特首10月发表施政报告只得两个月,各司局长余下的时间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