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炒㶶红色iPhone 只怪炒家太贪心?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苹果公司上月底推出红色iPhone 7,香港“果农”原本以为将有大量内地买家来港扫货,可以炒机赚一笔横财,殊不知炒㶶收场。与其说是红色iPhone在内地市场反应不如预期,更可能的情况是内地消费市场已日趋成熟,内地用家已毋须转折地来港买心头好。充满“㶶味”的红色iPhone,其实是多年来依赖内地豪客撑住的香港零售业,已经亮起红色警告。

很多人大赞包装盒上的iPhone字样和苹果都转为红色,但其实apple一直都如此细心,所有颜色机的盒面字也是跟色的。(钟世杰摄)

红色iPhone 7原意是为防治爱滋病的基金筹款,但由于今次是苹果首次推出“中国红”(甚至有人戏称为“大妈红”)的iPhone,惹来香港“果农”无限憧憬,将会有大量内地客来港扫货炒高机价,于是大手入货盼善价而沽,再发一笔横财。但结果却是反高潮,本来预期将大举来港的内地收机客未有出现,购入了大量红色iPhone的本地“果农”只有割价求售,每部红色iPhone 7的市场回收价,较官方定价普遍低300元,过往最易被炒高的plus版128GB,更要倒蚀800元,令“果农”大叹“苹果失收”、损失惨重。

内地果粉爱“大妈红” 只是不来港买机

虽然有一种说法,指红色iPhone 7在内地市场反应欠佳,才出现炒㶶机的现象。但是,有内地零售商表示红色iPhone 7销情理想,单是首批预订数量,已较供货量高出4倍有多,虽然不少内地果粉向隅,但这些需求最终并没如过往般涌到香港搜购,背后反映的,恐是香港零售业的警号。

事实上,自从2003年香港开放自由行以来,大量内地客涌港旅游消费,一直希望打开中国消费市场门户的跨国企业,纷纷以香港作为桥头堡,透过在香港开设零售点,以了解内地客的消费习惯与口味,就如苹果早年推售iPhone,便是以香港作为北望神州的据点,造就广大香港“果农”炒机转手予内地客的黄金岁月。

+10

苹果北上开店 香港重要性减

只是,随著不少国际企业对内地市场的了解渐增,便开始直接在内地铺开销售网络,就如苹果在内地的专门店已开了近40家,更与不同的零售商、电讯商等合作销售。对内地苹果用户而言,香港已不再是“只此一家”的苹果产品来源地,他们所居住的内地省市,很可能都找到苹果专门店,毋须再多此一举来港买机。

苹果公司在内地的每一家分店,都能吸引成千上万内地民众排队抢购。(Getty Images)

更值得留意的是,过去不少内地客来港购物,主要是担心在内地会误买假货,因此在香港这个“正货之都”放心购物。不过,随著内地网购发展一日千里,不少国际大品牌都直接在内地开设网店,又或与一些具规模的网购平台,销售正货产品,去年内地网购总额已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远超香港整体零售业总销货额的4,366亿港元。加上内地的网购配送日益便利,甚至可以早上订货,下午便送到办公室或家中,令内地客来港扫货的诱因进一步减低。

故香港“果农”炒㶶红色iPhone,未必是一个个别例子,而是内地消费市场不断升级、香港零售业光环失色的一个结果。若香港零售业界仍眷恋昔日光辉,盼内地豪客总有一天重临,再来香港挥金如土,只怕将如呆呆等待内地收机客的iPhone炒家一样,失败收场。

延伸阅读:旅业是调整不是末日 是时候反省自由行毒瘾了

因此,香港零售业必须有所警醒,明白到改变已经发生,重新思考将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业界应该将焦点重新投向被忽略多时的本地市场,推出更多能吸引本地消费者的产品、提供针对本地客的推广优惠等,以迎合喜欢尝试新产品、对价格敏感度亦较高的本地消费者口味,打好在香港市场经营基础。

上水药房外仍充斥拖箧及执货的水货客。(陈嘉敏摄)

另一方面,业界应重新审视对游客的销售策略,既要更大力开拓非内地客的新客路,更要思考到底有甚么具特色的产品,才是旅客非要来香港购买不可,打破现时金舖、药房、电器店满街的零售市场闷局,重新擦亮价格物有所值、产品琳瑯满目的“购物天堂”招牌。

一部iPhone,可谓见证著近年香港零售业的变化,而红色iPhone正正是对香港零售业的“红色警告”。内地豪客逼爆商场名店、为买心头好一掷万金的岁月,固然令不少零售业人士回味,但这种近乎“钱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恐怕已经一去不返,与其守株待兔,不如知变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