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问责官员们,还想隐身写网志到何时?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多名司局长继续隐身电脑后,只用网志与市民加强沟通,诚意欠奉,更难望民间受邀对话。
要表诚意,司局长必须具体详列修订《逃犯条例》的失误,然后要直接回应或讨论反对者的诉求,对话之路才见明朗。 香港电台的《众言堂》节目形式值得参考。

林郑月娥出席港台节目与市民进行直接咨询及交流,并强调土地问题为重中之重。 (欧嘉乐摄)

网志虚应欠诚意 

纵使政府停止修例工作,示威抗议仍此起彼落,而且渗入各区。街头的愤懑,突显司局长周日(七日)网志的冰冷。其中,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和律政司司长郑若骅撰文,重申主动与各界交流,掌握民情。

上周,特首林郑月娥透过大学高层,邀请大学学生会对话被拒。学生会反对闭门对话,亦要求政府先回应反对者几大诉求。

诚然,对话是形式,相比之下,内容比形式更重要。在这方面,政府多番拒绝直面诉求,既拒绝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连最简单的宣布撤回修例、撤回暴动定性两项,也继续大玩文字游戏,不肯坦然承认,试问如何展示诚意?

七间大专院校学生会就林郑月娥的对话邀请提出两大条件,包括公开对话及承诺对示威者不作追究。(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罗列过失才可对症下药

另一项缺失,是特首以至问责官员的道歉,给人的印象总是虚情假意,敷衍了事。例如,林郑在六月十八日的记者会,只笼统点出“这条例的工作是做得不足,引起了社会的矛盾、纷争和焦虑”,及至六月三十日,张建宗的网志再浓缩争议为“过去几周发生的事件,引起社会矛盾,纷争及焦虑”。

郑若骅周日的网志更令人气结。她两周前的道歉网志,没有点出自己过错,例如为何不选择优先处理争议较少的罪行,和在法例加入更多保障条款。刚过去的周日网志,她试图安抚市民,指刑事检控工作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干涉,但另一边厢,又一味强调市民要守法,维护法纪,无视市民怒火根源。

因此,政府要展示谦卑,主动复和,重建对话,就必须公开罗列修例过程当中的失误,愈仔细愈好。唯有知道错在哪里,才懂得如何改过,并先答允上段的三项诉求,反对者才会感受到政府正视民怨。对话并非一场公关骚,政府亦可以争取机会,收窄官民分歧。

公开官民对话早有先例

虽说内容比形式重要,但沟通形式亦深具含意。面对百万计反修例市民,政府着实难以与三数个组织闭门对话。不少人早已提议官员在网络讨论区直接开户,与网民对答。但官员若然认为在讨论区“交心”太出格,对话并非只有一途,修例风波作为重大公共议题,公开场合肯定较闭门理想。

香港电台《众言堂》的节目形式值得参考。过往港台委托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随机抽样一百名香港市民出席直播节目,就当下公共政策发表意见,收集的民意具代表性,避免偏颇。林郑月娥、陈茂波和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黄远辉先后曾就施政报告、财政预算案和土地供应出席节目,证明政府接受这种直接交流场合。

既有先例可循,政府应再接再厉,透过媒体统筹,逐步与市民破冰。若要聆听不同年龄层、不同政治立场的声音,观众人数可以酌量增加,甚至由多家媒体合办,增加社会影响力。

大错既已铸成,政府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展示最大诚意、放低姿态,缔造社会复和的空间。在内容方面,政府要先回应容易处理的民间诉求,包括正式撤回修例,坦白说撤回暴动定性,以及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查明“六月浪潮”的成因,其他诉求则可订下日程再议。再者,官员应更详尽具体表述修例风波的错失。在形式方面,对话应公开进行,参与双方可各抒己见。今时今日,官员仍在写网志议事、闭门对话,这种服务市民的态度“系唔够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