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厦村邓氏祖堂地违规建屋住人被充公 揭未拆屋又再申请赎回
再有新界原居民“祖堂地”违规发展被政府充公。元朗厦村锡降围一幅2.2万呎邓氏祖堂农地,被当局揭发违规搭建铁皮屋兼住人,但屡次申请改作士多,拖延逾六年仍未清拆。
地政总署去年10月强制收回土地,邓氏祖堂短短两个月后申请宽免,冀取回农地。不过《香港01》发现,铁皮屋仍未清拆,而且内有雪柜、梳化等家私,疑有人继续打理。
负责管理农地的新围村长邓佑明,未正面回应是否有人居住,又称农地是由另一名司理负责打理。该名司理至截稿前未回复查询。
被充公邓氏农地 违规搭建铁皮屋
被充公的农地,位于元朗厦村锡降围的乡村范围,乃原居民邓氏的“祖堂地”(又称太公地),属原居民集体持有,由两名司理打理。《香港01》上周实地视察,发现农地大部分已铺设石屎,并有一间由石屎墙及铁皮簷篷搭建、约2,000呎的铁皮屋。翻查网上街景图片,该屋早于2011年7月已搭建。
该铁皮屋装有冷气机,屋外摆放了梳化、圆台、雪柜等家私,以及多个储存腌料的玻璃樽,而屋后则有多盆排列齐整的盆栽,衣架上有三条毛巾,更有犬只留守,疑有人打理。铁皮屋外有八辆私家车停泊,旁边有另一间约300呎的小屋,由石屎搭建,设有铝窗及冷气机。
在农地的另一端,有个约六米长的白色货柜,设有门口,惟用途不详。有居民透露,该货柜摆放多年,而他并不知悉农地已被政府收回,又指未见地政人员前来巡视。
违规逾六年未纠正 屡申请改用途
按土地注册处纪录,该农地的司理是新围村长邓佑明,以及另一名为邓剑雄的人士。早于2012年,元朗地政处已发现该处有违规构筑物,并发出警告信。不过2014年,业权人向城规会申请改作士多用途并获批准,变相令铁皮屋“合法化”。
2015年,城规会以违反批准条件为由,撤销改作士多用途的规划许可,虽然业权人再度申请并获批,不过地政处因应业权人多次警告下仍未纠正,先于2016年将农地“钉契”,再于去年10月底引用《政府土地权(重收及转归补救)条例》,收回农地。
然而,邓氏祖堂短短两个月后向行政长官申请宽免,冀取回农地。记者上周视察就发现,被指属违规建筑的铁皮屋至今仍未清拆。此外,虽然农地已被充公,但城规会仍于去年11月,批准部分农地改为停车场用途;申请文件显示,铁皮屋外共划出19个私家车车位。
农地司理未回应是否有人居住
记者致电邓佑明查询,他未正面回应铁皮屋是否有人居住,仅称该处曾申请作士多,“谂住卖下汽水同啤酒畀村民”,称正向地政处了解,将赎回农地。当记者追问铁皮屋为何仍未清拆,他指农地由另一司理打理,会将查询转交对方,惟截稿前二人未再回复。
翻查资料,邓佑明早于2003年已获委任为司理,一直管理涉事农地至今,而邓剑雄则于去年初获委任为司理。
邓氏祖堂地被充工时序表:
日期 |
过程 |
2012年 |
地政处发现涉事农地有违规构筑物,向业权人发出警告信。 |
2014年2月 |
该地段首度获城规会批准作士多用途;地政署批出短期辖免书。 |
2015年2月 |
该地段被撤销作士多用途的许可。 |
2016年 |
业权人再获批作士多用途,惟最终被撒销许可及短期辖免书。农地随后被地政总署“钉契”。 |
2017年4月 |
业权人第三次申请作士多用途获批。 |
2018年10月 |
地政处多次警告下业权人仍未纠正,署方并发现有人住用,遂充公土地。 |
2018年11月 |
城规会批准部分祖堂地改作停车场用途。 |
资料来源:城规会及土地注册处文件
地政总署:业权人将构筑物改为住用
地政总署发言人表示,涉事土地为私人农地,属旧批不可建屋地段,并无土地用途限制,惟不得在其上搭建未经批准而又非已登记寮屋的构筑物。由于业权人在地政处多次警告后,仍未纠正违契情况,并将相关构筑物改为住用用途,故地政总署于去年10月重收土地。
署方续指,业权人已于2018年12月向行政长官提出呈请,就重收的土地给予宽免。一般而言,政府给予宽免前会要求前业权人先纠正违契事项,及缴付一切相关的费用、开支、罚款及/或其他方面附加的条款。
现时全港共有逾2,400公顷“祖堂地”,分别由7,300个祖堂持有。地产建设商会早前建议降低同意出售门槛,加快发展“祖堂地”。乡议局主席刘业强去年9月指,“祖堂地”属氏族社群共有财产,提议政府与原居民合作发展,又指已与民政事务局成立小组著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