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千亿CoCo Bond沦废纸 瑞银股东无Say 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

撰文: 翟梓谦
出版:更新:

瑞信(Credit Suisse)危机事态发展迅速,短短数日间已经获得瑞士央行(SNB)出手牵线搭桥,推动瑞银(UBS)斥资30亿瑞士法郎﹙约253亿港元﹚收购瑞信。据报,为了交易可以尽快通过,瑞士当局更计划修改法例,以避开股东投票程序,让两银行可尽早合并,解决危机。

自2008年后金融海啸后,首次有两家具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合并,不过政府却绕过程序,股东反对“无Say”或成输家。此外,是次交易将有高达160亿瑞郎﹙约1,353亿港元﹚的“CoCo Bond”额外一级资本(AT1)债券被完全撇账,恐血本无归。今次事件的严重性是否足以让瑞士央行及监管机构“特事特办”?又为何债权人的保障,反传统地比股东更差?

瑞士当地时间周日(19日),瑞银集团以全股票方式收购瑞信集团,作价30亿瑞郎。根据全股票交易条款,瑞信股东可以用22.48股瑞信股票获得1股瑞银股票,相当于每股收购价0.76瑞郎,较上周五收市价折让59%。

《彭博》报道指,今次交易中可谓“输多赢少”,当中最大赢家可能是瑞银行政总裁阿梅尔(Ralph Hamers)。由于瑞银与瑞信合并,其资产管理规模将会升至5万亿美元,而且收购计划中包含了瑞信有盈利能力的子公司,其估值相当于瑞银出价收购瑞信的三倍价值。

此外,并购瑞信的行动是始于瑞士政府牵线,由于瑞银需要为瑞信承担高达50亿瑞郎的损失,故瑞银可获得达90亿瑞郎的政府担保,以及有瑞士央行为其提供大额流动性援助。

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瑞银收购瑞信后,在人手上将出现不少重叠,据报最终裁员人数将会远超于瑞信原定的9,000人。而Ralph Hamers正正有权力“汰弱留强”,为瑞银留下适合的人才。

瑞信(Credit Suisse,CS)遭瑞银(UBS)收购。(Reuters)

CoCo Bond价值“清零” 持有人血本无归

然而,今次事件的最大输家或者是瑞信“CoCo Bond”额外一级资本债券(AT1)的持有人。有别于传统上债权人较股东受到更优先的保护,今次瑞士监管机构宣布对瑞信发行的170亿美元AT1撇账至零,令有关债券投资者血本无归,令市场大失信心。

“CoCo Bond”即是应急可转债(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在欧债危机后才出现的债券。当金融市场安然无恙时,CoCo Bond可谓低风险、高回报。可是,当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比率不及所需水平时,出现资金缺口,CoCo Bond便能够以债转股方式,缓冲银行的资本压力。不过在某些情况下,CoCo Bond可能会部份或完全撇账。

由于CoCo Bond设有损失分担机制(Loss Absorption),当银行资本比率不足,抑或因银行经营不善需要政府注资,又或者是监管机构认为有必要启动机制时,便会启动有关条款,债权人便需共同承担银行的损失,最大损失是价值归零。

而今次瑞士央行与监管机构联合出手,不单“御赐姻亲”,更为两银行合并后增加核心资本,条件便是启动损失分担机制,将价值高达170亿美元的CoCo Bond完全撇账。

今次瑞士监管机构决定将瑞信CoCo Bond全数撇账,洪灏估计是要避开股东阻力。﹙资料图片﹚

事实上,今次CoCo Bond的受害者不限于瑞信的债券持有人,由于瑞士当局的做法,反映股票投资者优于债权人,事件波及了整个价值2,750亿美元的AT1市场。亚洲一些银行的AT1债券周一早盘已经创下纪录最大降幅,其中东亚银行5.825%永续美元票据每1美元面值下跌8.6美分,至79.7美分,创下纪录跌幅。

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称,CoCo Bond本身除了部分或全数撇账之外,亦可以债转股。不过,今次瑞士监管机构决定将瑞信CoCo Bond全数撇账,洪灏估计是要避开股东阻力,认为瑞银或瑞信股东未必愿意接受债转股而影响了交易促成。

富途交易部高级分析师陆秉钧称,将CoCo Bond的全数撇账的做法可能会打破“在同一标的公司下,持有股票比债券危险”的金融排序。至于中长期影响,他认为可能对金融市场认知带来洗牌式影响,或引发市场对全球银行的CoCo Bond重新估值,更可能影响未来银行以此工具集资的成本,从而影响整体银行业流动性。

有逾廿年银行经验、立法会金融界别议员陈振英表示,瑞银收购瑞信的交易是要迅速阻止风险溢出,对于绕过股东投票的做法表示理解。(余俊亮摄)

绕过股东投票损信用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

今次交易的输家除了AT1债券投资者外,瑞银股东亦可算是输家。由于瑞士当局急于解决瑞信的危机,不得不尽快让瑞银完成收购瑞信。为了尽快“救火 ”,彭博报道指瑞士政府计划修改当地法律,以绕过瑞银股东以加快交易流程,务求在周一前达成交易。

今次“特事特办”,瑞信AT1债券持有人无法改变价值清零的厄运,而瑞银股东在今次收购事项亦无投票权。洪灏认为,今次瑞士打开先例,肯定对其信用有所损失,但考虑到瑞信存款流失速度加剧,若不尽快完成交易恐令风险继续蔓延。

有逾廿年银行经验、立法会金融界别议员陈振英表示,由于瑞银及瑞信总部均在同一国家,倘瑞信出事或会带来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继而影响瑞银。故此,瑞士央行迅速推动瑞银出手打救同业。

对于今次瑞士当局计划修改法例,以绕过股东对交易投票,陈振英认为有关做法的确不易接受,小股东有可能认为权益受损。不过,陈振英亦表示理解,原因是今次瑞信危机事态紧急,假如要按一般做法完成整个尽职审查,可能以数星期,甚至以月计算,当交易迟迟未能确认,风险溢出效应或带来更严重后果。陈振英重申,绕过股东投票的做法是非常特殊,一般情况绝不应该按此做法,形容是“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

瑞银(UBS)与瑞信(CS)收购细节是?

瑞银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瑞信,交易为“22.48股瑞信换1股瑞银”,即每股瑞信价值为0.76瑞士法郎,较瑞信2023年3月17日收市价折让59%。英美对交易反应是这样

瑞信危机是甚么事?

百年投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CS)在3月14日公布的2022年年报中披露,于2020年及2021年的财务表汇报过程中,出现重大缺陷,瑞信核数师罗兵咸永道最新就2022年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作出“否定意见”。此前,瑞信曾表示接获美证监来电,对其2019及2020年财务状况提出质疑,故推迟公布2022年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