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生意外 引起公众连串疑问 专业质素值得关注|陈仕娜
Mirror演唱会发生堕屏悲剧,祈求伤者早日康复!内行人或定知悉当中的隐情。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错:资方揾钱至上、工程费悭皮?工序外判,插入亲友胡乱炒散,各环节一盘散沙?准备过程仓促粗疏,欠缺逐层把关?还是揸fit人事多,无暇掌控演唱会的细节?搞个活动千头万绪,细节决定胜局,从后台、舞台、台下,到场外,事前、现场及事后,牵涉多少套准备功夫及人手;核心的话事人非常重要,是主引擎,所有散乱的工序要靠他聚合、把关及审视,绝不能儿戏,少一点专注力、沟通力、实力和霸气,都办不到。
搞活动首要是筛选及聘任外判商。多数采用以往曾合作过、具丰富相关经验、口碑良好的公司。活动规模庞大,外判商可多达数十至数百家,可想而知,主事人的统筹能力必须超班级数。
一场疫情,将各行各业的外判模式,推向高峰。由餐饮、酒店、旅游、清洁、物流、影视圈,到活动统筹等行业。因为限聚令时宽时紧,人手安排亦要随之迅速增减。愈来愈多只求凑足人数,拉杂成军的粗糙操作,第一次见面埋班就是上岗干活,何来深度培训?何来工作上的默契?更遑论出产好的成果。
一个默契感十足的团队背后支持,乃不可或缺,绝非左拼右凑的杂牌军可以办到。基于成本效益的考量,政府率先于1997年发起外判风气,如今时势艰难,商界为了“悭皮”,此风已愈烧愈烈。
近期与活动搞手倾谈,呻到树叶都落,“无人手、人才凋零、专业质素江河日下”。活动司仪则投诉开幕仪式前一个钟才收到讲稿,“冇彩排、无排位表、程序乱加乱减、VIP名牌张冠李戴”⋯⋯是疫情耗尽我们的专业精神与耐性吗?还是人才库已被掏空,穷得只剩下平庸呢?
人才培训不足致产品与服务质素下降
以无微不至的服务见闻于世的日本,曾因游客过度涌入,烧尽了前线人员的热诚和初心,结果沦为一台服务机器。如今,城中亦弥漫著倦怠的气氛,受累于市道转差、疫情下看不到前景,很多人要身兼多职谋收入,好听一点slashie,实情是朝不保夕的散工。搞手们指外判商聘多少散工不得而知,现场人头涌涌,真正“识做嘢”的人却寥若晨星。若一时走漏眼,便会铸成大错。五星级的酒店与餐厅据说也因专才流失,新人培训未到位,令食物及服务质素大不如前。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新政府争相请传媒人,将“说好故事”及形象工程列作重中之重,接受访问油灰水固然重要,但是内里的质地更为重要,“有诸内形诸外”,留住上好的人才、撸起衫袖干好实事,做到秀外慧中,自然会口耳相传。
简介:由财经记者到公关,游走媒体、地产及金融行业,饱览世事更迭,藉文字透彻人心,嘻笑怒骂中,也望读者有所得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