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华专栏|一成不变是失败的导火线 害怕变化非自保良策

撰文: 曾俊华
出版:更新:

作者简介﹕任职政府35年﹑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John),其薯片叔叔形象深入民心。任性的John “劈炮唔捞”后 ,职无定所,热心参与不同活动。他除了创办非牟利机构“薯片叔叔共创社”外,亦是商业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及喇沙书院的剑击教练。近年作为Bowtie的资深顾问,担当著未来建构师的角色。他的愿景是所有香港人都能够得到保障,真正走进自保新时代。【John撰写的系列文章,会逢周一早上于《香港01》与读者见面。】

近来网上有不少影片以“成功方程式”作招徕,吸引一众网民纷纷留言求教,希望取得炼成过千万年收入的秘笈。大家还记得港产喜剧《龙咁威》中,郑中基、李璨琛二人合谋推销“瑞士山区肺”的桥段吗?当中“我呢轮真系赚到够啦,真系好想俾人赚吓”一句对白,竟然和这些投资达人的说辞惊人地相似。

成功真的能够被复制吗?我认为成功从来都没有一条放诸四海皆准的方程式。香港由百多年前的无名小渔村,一直发展到成为今日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凭香港人逐步摸索、不断进步得来。

不过,随着香港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大都市,我们的“突破精神”却似乎变得散漫。世界瞬息万变,新机遇如雨后春荀般涌现,新旧更替之迅速前所未见。如果盲目坚守一贯的“成功路线”,忽略大环境的转变,恐怕只会被时代巨浪吞噬。

曾俊华指出,持续累积财富,提升技术,使产业能够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考验。(作者提供)

具体的例子可以追溯“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史。香港、新加坡、南韩和台湾在二战后,紧握环球经济复苏的机遇,积极发展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产业,令经济因而急速起飞,缔造出“四小龙”的传奇,其发展模式成为不少国家借鉴的蓝本,例如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等亦争相模仿。这些模仿者虽然在初期取得不俗的成绩,只是光辉乍现后就无以为继。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Copy & Paste绝对不能推动长远发展;如何持续累积财富,提升技术,使产业能够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考验。

走到2020年,昔日威风凛凛的“四小龙”已饱历风霜,尤其是香港正面临严峻的考验。过去的光环仿佛成为了今日进步的枷锁,令香港沦为“Victim of Its Own Success”。如果我们还在机械式地“复制”、“贴上”,到快要撞上礁石时,仍不知道要转向,恐怕最终只会失败收场,从此成为任人摆布的弃子。

曾俊华指出,过去的光环仿佛成为了今日进步的枷锁,令香港沦为“Victim of Its Own Success”。(作者提供)

一成不变是失败的导火线,尤其当我们身处的时代越来越多元化,而拒绝和害怕变化﹐显然不是理想的自保策略。我们要跳出固有框架,尝试从无序的变化中,找到新的自处之道。

就以本港的医疗体系为例,香港的医疗服务具备国际水准,香港人蝉联全球最长寿便是最佳的证明。全赖优质的医疗服务,香港人的平均寿命得以延长,但同时人口老化﹐加上人手短缺,造成了公营医疗系统供求失衡的困局。耀眼的成绩背后,却暗藏不少棘手的隐忧。

曾俊华指出,须从多角度改进固有框架,才使公立医院不至于“爆煲”。(作者提供)

我们须从多角度改进固有框架,才使公立医院不至于“爆煲”。许多民间团体和社企自行发起不同的医疗保健推广、教育和行动计划,让有需要的基层市民及长者等,也能接受全面的健康护理,舒缓本地的医疗压力。

近年崛起的虚拟产业亦是具创意的突破, 无一不是在挑战固有的行业规范。正如虚拟保险公司锐意改革已有多间百年企业扎根的市场,即使是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这些初创企业不但没有呈现颓势,甚至反为传统企业打了一枝强心针,促使众多老行尊能够想像和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向。

市场本来就充斥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每个参赛者都是一边碰壁,一边学习。与其沉迷追求所谓的成功秘笈,何不来一个“华丽转身”,大胆踏出Comfort Zone,创造你独有的“成功”故事?

曾俊华建议大胆踏出Comfort Zone,创造每个人独有的“成功”故事。(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