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华专栏|活于神作阿基拉的未来世界 要掌握未来需拥抱智慧
作者简介﹕任职政府35年﹑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John),其薯片叔叔形象深入民心。任性的John “劈炮唔捞”后 ,职无定所,热心参与不同活动。他除了创办非牟利机构“薯片叔叔共创社”外,亦是商业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及喇沙书院的剑击教练。近年作为Bowtie的资深顾问,担当著未来建构师的角色。他的愿景是所有香港人都能够得到保障,真正走进自保新时代。【John撰写的系列文章,会逢周一早上于《香港01》与读者见面。】
2020曾经是一组极具未来感的数字,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对这个年份都有过不少天马行空的期盼,亦幻想过《阿基拉》及《银翼杀手》等电影里建构的未来世界。
然而当我们来到2020年,这个“未来”的呈现方式与许多人心目中的想象都不太一样 — 车没有飞上蓝天,人类还没有在太空起居;取而代之却是科技迅速崛起、大数据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各个范畴。从这看来,我们对“理想”和“现实”中的未来,期盼各有不同。
今日,我们已经是大家眼中的“未来人”。作为建构者,你对这个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憧憬呢?
21世纪是一个过去与未来划时代的分水岭,对世界而言,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近十年,各地对创科研究作出贡献,促成新科技的出现,一切有赖全球劳动市场迈向一体化的成果。香港尽管是弹丸之地,亦得以跻身国际,成为大小品牌不可或缺的支持。
科技的快速发展看似突然,实际是有迹可循。香港科技大学曾研发大小仅0.45吋的微型显示器,令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学者都大感兴趣,孜孜研究如何将此发明推出市场。其后,这部迷你的显示器成功应用到Google Glass。本港的创科发展向前踏出一大步之余,亦见证现今企业是如何灵活地运用资源来缔造共赢。
不过,有部分人十分执着科研产品是否“Made here”,认为这是用于衡量一个地方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而言,一个地方若坚持万事不求人,要单靠一己之力完成所有工序的话,似乎脱离了经济学理论。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论,提到一样商品的定价视乎生产途中需要耗费多少劳动时间。简单而言,不同地方的生产能力各有高低,我们要懂得善用彼此的优势来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争相乘着全球化的大趋势,将产品的每一项制作工序重新分配。以航空业巨头波音为例,它用于生产飞机的部件就来自70多个国家,合共545个供应商。整条全球生产线环环相扣,少了任何一方,都会令整个生产中断。面对万变的环境,“未来人”需要协作力量,而非闭门造车。
不久前,我与一个老朋友聚会,回想起他的梦想是创立香港服装品牌。老朋友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很少空口说白话,他善用各地的资源和科技再应用至自家的生产上,不出数年,已成功建立多个品牌,更自设生产线,市场遍及全球。他仔细审视每个选择、每个决策所带来的影响,以符合企业成长的理念为首。就如美国著名作家Napoleon Hill 的名言,“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除懂得集思广益以外,成功的关键亦掌控于我们,若然一个人自觉处处不如人,陷入自卑的幽谷,他就很容易被消极情绪限制了自身。即使机会摆在眼前,他仍会怯于尝试,不敢争取。
我相信香港是一片极有韧性的土地,香港人一直以灵活及遇强愈强见称。不少人对香港的科创发展有着刻板的印象,但面对数码转型,香港亦未见落后。在2018年的《世界数码竞争力排名》中,香港稳居亚洲第二;同年香港参加“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并在多达1,000个参展项目中,夺得最高荣誉的全场总冠军、5项特别大奖和98个奖项。
人各有长短,地方也如是。香港的长处就在于整体的灵活性、寻找机会及应付挑战的能力超卓。唯有先全面洞悉自己的强弱之处,才能有效集合全球力量和智慧,将有用资讯转化为本土独有的优势,创造更大价值。
不知不觉来到2020年,我们恍然发现原来自己就活在曾经朝思暮想的“明日世界”。作为“未来人”,未来将会属于那些能拥抱智慧,积极想像的人。请把握时间装备自己,建构更好的香港,一切从今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