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危机中建立企业帝国 67暴动买地 看准弱点出手 

撰文: 郑宝生
出版:更新:
长和主席李嘉诚屡次在危机中找到投资机会,成就香港首富之名。

1. 六七暴动 大量买入低价地皮

翻查历史,李嘉诚一向眼光准确,往往在政局或市场混乱的时候出手收购。1967年,工联会等左派暴动,从罢工演变成炸弹袭击,商台节目主持林彬更被人杀害,政府要实施宵禁。就在这个时候,李嘉诚大量吸纳低价地皮,由“塑胶花大王”变成新兴地主。

六七暴动发生后,李嘉诚大量吸纳低价地皮,由“塑胶花大王”变成新兴地主。(美联社资料图片)

2. 看中地铁债务困境 投得中环金钟上盖

1972年上市之后,多次发行新股集资,大量购入核心地段物业。1977年,李嘉诚迎来第一个高峰,击败财雄势大的英资地产商置地,夺得地铁中环站及金钟站上盖发展项目。

长实这场战役之所以成功,是看中地铁公司债务高企的困境,提出上盖物业出售日期配合地铁站启用时间,于是地铁接纳这个双赢方案,长实因此兴建了环球大厦和海富中心,并在1978年极短时间内售出,名利双收。

长实在扩展时往往看准对方有危机而出手,例如1977年,经营中环希尔顿酒店的永高公司因经营不善,结果被长实以2.3亿元收购。当时舆论指李嘉诚出价过高,但计及地价与建筑费用后,实际是超抵价收购。

长实兴建了海富中心,并在1978年极短时间内售出,名利双收。图为1990年代的海富中心(左)。(GettyImages 资料图片)

3. 与汇丰银行建立良好关系 低价购和黄

1978年偷袭九仓(0004)一役,李嘉诚充份利用对方股权分散的弱点,从各渠道收集九仓股票,迫得九仓母公司怡和集团急应对。怡和当时因海外投资失利,自己没有足够力量对抗,于是找来汇丰银行主席斡旋。同时汇丰银行董事、“船王”包玉刚亦有意收购九龙仓,于是李嘉诚将股权转让予包玉刚,除了赚了6,000万元之外,更与汇丰银行建立了良好关系,埋下收购和记黄埔的伏笔。

和记洋行曾是香港第二大洋行,先后收购黄埔船坞、屈臣氏等公司,成为国际企业,改名做和记国际。但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公司财务有困难,结果1975年汇丰银行作为债权人,收购了和记国际。当时汇丰银行曾承诺,若和记国际恢复盈利,就会出售公司。

1977年,经过业务重组之后,公司改名做和记黄埔。1979年,由于汇丰银行承诺会出售和黄,审视了各方面之后,原大股东祈德尊家族已破产,与银行关系银好的包玉刚正集中精力处理九仓收购,剩下的买家并不多。

李嘉诚这次在保密行动中得知,只要条件适合,长实可以购买和黄资产。双方经过多次会议之后,终于由李嘉诚购得和黄。当时和黄主席是汇丰委派的“公司医生”韦理,他批评长实出价太低,汇丰不应接纳出价。但汇丰的回应是,不反对韦理的估价,但若以他的估值出售公司,不容易找到买家,而且汇丰银行快速得到一笔资金,可以立即推动国际化。

4. 怡和系陷财政危机 李嘉诚多次狙击

怡和旗下的置地公司,出售九仓予包玉刚之后,得到大量现金,于是再次四出收购。然而1982年时任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访华,香港前途问题一下子成为危机,累及本港地产、股票市场大插水,正在扩张的置地又再面临困境。

置地当时极缺现金,唯有接连出售非核心资产,包括刚收购的香港电话公司。1984年,置地主动向长实出售香港电灯公司,但开价高于市价3成。李嘉诚早已计算过港灯业务价值,见对自己有利,于是还价低于市价1成。但最初谈判不合拢,置地业绩太差,地产市道又疲弱,手上只有港灯一张牌可以救命。终于在1985年初,以李嘉诚当初的开价达成交易。

1985年,李嘉诚成功收购港灯。(资料图片)

5. 六四后人弃我取 大举投资中国市场

1989年“六四事件”时,李嘉诚曾经表示学生运动是爱国的,而同时亦展露精明投资眼光。从当时起,长和系大举投资中国,楼盘遍布近多个主要城市。

1990年代,长实发展了丽港城、海怡半岛、嘉湖山庄及汇景花园四大私人屋苑。但1994至1995年,本港楼市火热,政府出招希望冷却楼市,长实立即大规模削减长期贷款,“现金为王”,并采取贴市价销售、货如轮转的售楼策略,在淡市中开售的鹿茵山庄仍保持畅销,安全渡过了1997年金融风暴,并在1999年登上首富之位。

6. 金融海啸早期沽货 避免巨大亏蚀

2000年代初3G“现金黑洞”未影响长和系收购,2007年前和黄在欧洲买入多间美容产品商。经过几十年发展,李嘉诚察觉危机的功力没有褪色,在2007年美国次按危机引发金融海啸前,就已经煞停了大手并购,并在危机初期减持公司以外的投资,例如沽售中海集运(2866),套现约1年之后多次增持自己的公司。中海集运在李嘉诚沽货后累跌9成,李嘉诚因而避免了约100亿元损失。

2007年美国次按危机引发金融海啸,李嘉诚在危机初期减持公司以外的投资,终避免巨大亏蚀。(GettyImages 资料图片)

7. 投资英国非撤资中国 趁危机买货

金融海啸之后,李嘉诚陆续增加欧洲特别是英国的投资,外界斥责是从中国撤资。其实长和系在中国仍有投资,投资英国是李嘉诚一向做法:在危机中买优质资产。现时李嘉诚持有英国不少民生服务公司,例如供水、供电、电讯业、港口物流等,这些公司的需求与金融海啸及英国是否脱欧,其实关系不大。

李嘉诚近年投资英国港口物流业。(资料图片)

8. 无惧脱欧 诚哥拟收购意大利电讯商

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引发市场波动,外界关注在英国拥有大量资产的李嘉诚,会否有任何应变措施。

在这个欧洲前景不明的时期,李嘉诚再度趁乱出手。长和旗下3意大利与VimpelCom旗下意大利Wind合并。3意大利原本是当地最细间电讯商,两者合并之后将拥有3,100万个流动电话用户,以及280万个固网电话用户,市占率达4成,一跃而成意大利最大电讯商,是一单“蛇吞象”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