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退休】危机中崛起 回顾长和系王国3大关键位

撰文: 余秉峰
出版:更新:

若说李嘉诚做生意眼光精明,大概每一个人都会认同,但要点出他的精明之处,平常人往往不知从何说起,难怪香港能享有“超人”这美誉的企业家,从来只有他一个。
其实,想一窥诚哥的商界智慧,门路也是有的,蛛丝马迹就在他收购资产的时机,回顾他壮大长和系王国的每一个关键位,不难发现诚哥常在其他人“缩沙”之际出手“扫货”,完美实践“别人恐惧我贪婪”的高难度动作。

“六七暴动”期间,无损李嘉诚投资香港的信心。(美联社)

懒理政治动荡 大举进攻物业市场

政局或社会秩序,在很多人的眼中是“危”,但在李嘉诚的手上总变成“机”。1967年,工联会等左派发起暴动,期间策划了炸弹袭击,商台节目主持林彬更被人杀害,人心惶惶之际,李嘉诚大量吸纳低价地皮,由“塑胶花大王”摇身一变成为“新晋地主”。

在1989年内地发生“六四事件”之后,李嘉诚的长和系反而在那之后大举投资中国,楼盘遍布近多个主要城市,同时又“加注”抢攻本港楼市,在1990年代发展了丽港城、海怡半岛、嘉湖山庄及汇景花园四大私人屋苑。虽然,港府在1994至1995年基于楼市火热,出招冷却楼市,但长实未有放弃经营,而是立即调节策略大规模削减长期贷款,“现金为王”,并改用贴市价销售、货如轮转的售楼策略,在淡市中开售的鹿茵山庄仍保持畅销,安全渡过了1997年金融风暴,并在1999年登上首富之位。

和记于1969年收购黄埔30%股权后,积极拓展码头业,但和记在扩张过程中,大量借入瑞士法郎作投资,及后遇上70年代大股灾,埋下了日后被李嘉诚吞并的伏线。(卢翊铭摄)

英资部署大意出错 李嘉诚捉准时机做收购

在中、英谈判的前后,英资仍雄踞香港商界,但英资的部署接连失误,让李嘉诚把握了机会迅速发展。在1977年,李嘉诚有两大动作,第一是击败财雄势大的英资地产商置地,夺得地铁中环站及金钟站上盖发展项目,这一战的“致胜之道”,是他深知地铁公司当时陷于债务高企的困境,提出上盖物业出售日期配合地铁站启用时间,于是地铁接纳这个双赢方案,当时的长实利用有关上盖兴建了环球大厦和海富中心,并在1978年极短时间内售出,名利双收。第二,李嘉诚趁永高公司经营中环希尔顿酒店不善,决定斥资2.3亿元收购酒店资产,当时有舆论以为李嘉诚出价过高,但计及地价与建筑费用后,实际上长和是以超抵价收购。

不过,要数回归前最经典的一役,始终是和记黄埔收购战,事件要追溯到李嘉诚在1978年“偷袭”九仓(0004)一役,李嘉诚充份利用对方股权分散的弱点,从各渠道收集九仓股票,但他最终没有选择“独吞”,而是接纳当时汇丰银行主席的斡旋,将股权转让予包玉刚,与汇丰银行建立了良好关系,埋下后来收购和记黄埔的伏笔。

1979年,李嘉诚通过人脉得知汇丰的一项保密行动,就是汇丰部署出售和黄,于是与汇丰举行多次洽购会议。当时和黄主席批评李嘉诚出价太低,反对汇丰接纳李的收购方案,汇丰的决定却出人意料,表示不反对韦理的估价,但基于调高估值不容易找到买家,及须快速得到一笔资金推动国际化,所以仍是接纳李嘉诚的方案。李嘉诚再次成功趁别人急需“周转”之际,以折让价买得靓资产。

李嘉诚热心慈善事业,蔡伯励组织慈善基金的计划获得其大力支持。(资料图片)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探戈

更妙的是,即使遇上国际级的危机,李嘉诚照样游刃有余。在2007年,即美国次按危机引爆金融海啸的前一年,长和系已经煞停了大手并购,并在危机初期减持公司以外的投资,例如沽售中海集运(2866),并在套现约1年之后多次增持自己系内的公司。中海集运在李嘉诚沽货后累跌9成,李嘉诚因而避免了约100亿元损失。

金融海啸之后,李嘉诚陆续加注欧洲资产,特别是英国的投资,即使英国近年陷入脱欧问题,超人也没有收手,让长和旗下3意大利与VimpelCom旗下意大利Wind合并。3意大利原本是当地最细间电讯商,两者合并之后将拥有3,100万个流动电话用户,以及280万个固网电话用户,市占率达4成,一跃而成意大利最大电讯商,是一单“蛇吞象”交易。

现时,李嘉诚持有英国不少民生服务公司,例如供水、供电、电讯业、港口物流等,回头一看,原来这些公司的市场需求,与金融海啸及英国是否脱欧关系不大,再次印证了超人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