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特朗普促美企对华“割席” 华为危机成风向标

撰文: 赵观祺
出版:更新:

过去一星期,中美贸易战剧情峰回路转,先是北京推出“第三轮反制”,针总值750亿美元的美国货,加征最多10%关税。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即大发雷霆,提升现有对华关税之余,还针对价值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由原定9月1日加征10%关税,增加至15%。对于这样虚虚实实的交锋,各界已经看过几次,果然短短一日内副总理刘鹤就表示,“愿意以冷静的态度通过磋商合作解决问题”,而特朗普则对“冷静”一词大加赞赏,指中方有意愿谈下去。

供应链转移至“中国以外”

旧剧情反复上演,股市汇市随之上落波动,但从同一样的戏码中,相对过往表态而言,特朗普较为明确地点出打贸易战的其中一面:“我们伟大的美国企业就此被下令,立刻寻求替代中国的选项,包括撤回本国和在美国制造产品。”

去年贸易战初期,中国官媒指美国打关税战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由美国消费者埋单,但似乎华府志不在于缩窄贸易逆差,其所重者为由谁主导全球供应链。按对华鹰派思路,中国成为全球化产业链的最大赢家,“侵害”美国利益,而关税只不过是“矫正错误”的手段,由谁支付并不是关键问题。

特朗普被指在贸易问题上一向反复无常。(AP)

贸易战争必然会有伤亡付出,差别只在于成本效益,而最理想的状况如下:美国社会感受到关税压力,于是美国进口商会寻求“中国以外”的货源,下游生产商会迁移至“中国以外”的经济体,美国消费市场也会转而购买“中国以外”的商品。

华为遭美国穷追猛打

在美国眼中,北京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按华府认为合适的标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取消“强制”技术转让,“有效”保障知识产权,并停止特定产业保贴;二是如果“拒不合作”,华府会动用手上筹码,从各经贸领域“去中国化”,动员盟友于全球供应链上排挤中资,动摇中国经济。

显然中美磋商现正陷于后一种状况,而华为危机正是个中范例。华为是少数成功“走出去”的中资巨企,5G技术处于领导地位,兼且是美企大客户,去年提供至少上百亿美元生意,对世界电讯业供应链举足轻重,不过华府无惧损害自身利益,照样围堵不误。

举其要者,美国以涉嫌安装“后门程式”为由,号召盟友否决华为参与5G发展,再以违反伊朗禁运令为由,要求加拿大拘捕及引渡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另一方面,美国于5月祭出封杀令,禁止企业提供美国产品与技术予华为,目前暂缓至年底实施,然而总体仍是穷追猛打,赶尽杀绝。

互斗格局“相生相杀”

中美角力谁胜谁负言之尚早,但若果以华为作风向标,仍可略为推测中国的战略处境。华为与美企关系千丝万缕,在供应链上共存多年,好的一面是枯荣与共,手上有两败俱伤的筹码,有讨价还价的本钱,坏的一面是一旦被全面封杀,由芯片设计软件到电路板零件,每一击都可能成为绝杀,要处处招架并不容易。

放诸于中美关系也是同样道理,美国坐拥金融、科技和外交优势,封杀中国的牌多的是,但中国已于全球经贸秩序占领导地位,不容易被排挤被压榨,更有能力令美国付出沉重代价,一举一动都要三思而后行。

与冷战美苏分立对峙不同,中美互斗的格局是“相生相杀”,事实是分离从来不易,预料“藕断丝连”的拖拉局面会维持一段时间。不管如何,双方都要为最坏情况作准备,既然华府以“去中国化”相要胁,中国同样可致力达成“去美国化”,如华为便多次重申,封杀令只会加速其填补技术缺口,减低对美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