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官被嘲“战狼化” 进军海外社交媒体“水土不服”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最近在党媒《学习时报》撰文,坦承国际舆论格局总体上是“西强我弱”,目前中国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但要真正强起来,彻底解决“挨骂”的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要应对“挨骂”,一般有几种方法,首先是充耳不闻不当作一回事,但这根本不可能,因为中国在全球担当领导角色,没可能亦不应该避开骂声。
既然躲不过,中国可以做好公关工作,泰然自若地阐述立场,于骂声中展现大方得体的形象,以软性手法传播自家讯息。不过有中国外交官似乎选择了最后一种方法:以骂声对抗骂声,全力进击。
中美外交官互骂“可耻”
事缘上星期西方阵营22国联署发信,公开批评新疆人权状况,指穆斯林受迫害,对此驻巴基斯坦临时代办赵立坚在Twitter发帖,反指华盛顿的白人不会进入黑人和拉丁裔社区,甚至流传一旦黑人家庭迁入某一区,白人就会迁出,物业价值下跌。
这番言论一出,惹来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赖斯猛轰,指责赵立坚是个“可耻的种族主义者”,而且“无知得令人震惊”。赵代办亦不甘示弱,反斥赖斯可耻,自称只是讲真话,如标签他为种族主义,才是可耻和恶心。
有外媒笑指中国外交“战狼化”,官媒《环球时报》即为赵立坚护航,认为这类言论是“一针见血”,揭露西方政客的谎言戳得太准了,致令他们发难。
《环时》更欢迎这一种宣示方式:“面对美国和西方一些势力无端指控,中方今后不会再沉默,我们不会任由前者滥用他们的话语霸权,将他们给中国编织的罪名向国际舆论场肆意传播。”可见对于华春莹“中国挨骂”一问,《环时》的答案是“狠狠地回骂”。
似乎习惯在墙内打“顺境球”
确实在国际舞台上,任何主权国家都必须捍卫自身利益,任何政权都会为自身行径辩护,没人能够驳倒这“政治正确”的立场,充其量只可批评《环时》不太理解海外社交媒体生态。
微信、微博和各大内地论坛是中国人的“地盘”,加上有严格言论审查,官方“中国故事”自然畅行无阻,大多数时候都是“主旋律”,每次要传播甚么讯息,一则易于成为权威版本,二则迅速收得号召动员的效果。
官方似乎习惯在墙内打“顺境球”,忽略了墙外的社交媒体生态是另一回事。《环时》认为赵立坚愤而还击“引起的共鸣太多了”,但没有提到赵代办事后已删除帖子。
他可能意识到自己是现任外交官,互相对骂有违官箴,更有可能知道事情闹大了是弊多于利,自己打“逆境球”就不如退守。实则最近驻美大使崔天凯在Twitter炮轰台独“玩火自焚”,结果遭遇排山倒海的围攻,而他正正是任由开放讨论,以不变应万变。
“公关灾难”不宜包装为“成功案例”
与华春莹不同,《环时》始终没有提到关键一点,承认国际舆论场是“西强我弱”。在海外社交媒体,中国既没有主场之利,又没有“防火长城”优势,并且不宜经常派出网军洗版,官方文宣就仅仅是其中一个“资讯供应商”,要突围而出就要“讨好客人”。
假如抱持“义正辞严”的态度,单纯视社交媒体如外交战场,轻则是态度“赶客”致使成效不彰,重则到处点火头,触发一场又一场“公关灾难”,最后由官媒自圆其说,转化为“内销打气”素材。
实则外交渠道分成不同层次,没必要同一口径语调贯穿全局,“因地制宜”才是有效方法。中国已于官方外交场合,获得37国联署支持其新疆政策,外交部亦高调称“公道自在人心”,那么作为“人民外交”渠道,赵立坚的Twitter大可摸索另一种表达手法,不用执著于反唇相讥。
官方需要时间以寻觅自家套路,而首要之务是摆正心态,直面墙内外网络生态的不同,不要将“公关灾难”包装为“成功案例”,否则很难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