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中】解码特殊中全会 大变局下的标志性会议
在既往的政治认知中,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这是各国领导人处理内外事务的一个准则。今天,这项准则似乎正在发生变化。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时间议题,将在10月召开的五中全会将主要聚焦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全会机制逐渐规范后的常规议题。然而这一届的五中,在这种常规之外似乎又存在着那么一种不寻常。
从螺旋式下降到直线下降成为近一年中美关系的最新写照,这一年,不仅是中美持续交恶,爆发于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造成的冲击已经在加剧全球政经格局的变化。中国官方坦承,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是在过去4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最严峻的局面。
在这种大变局与国际政经风暴中,2020 年10月即将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是在疫情以来,中美关系迅速演化中的第一次中全会。届时将有300多名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构成的五中全会尽管所要讨论的议题仍是国民经济规划,但人们已不可能仅把目光局限在内部环境下的中国经济发展,今天无论是中共领导层所作的决策还是中国客观正在承受的冲击,内外环境或者说外部因素对中国政策调整的推动都在明显加大。
站在2020年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世界秩序变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上,中共领导人将如何内外兼顾让外界对五中赋予了不一样的期待,而十九届五中也被北京的观察家们视为习近平将如何应对这个变局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会议”。这一点可能是关心中国政治的人不可将此次五中平淡视之的原因。
中国的“下一个五年”规划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简称五年规划)是中共建政之初学习苏联的发展模式,其主要是对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的比例关系等制定规划,体现政府的发展战略和宏观思路,打着浓重的计划经济烙印。 不过,计划自身所带有的明确目标,严谨等特性也促进了中国在这种强调动下快速发展。
从1953年至今,中国已发布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时,计划方才改为规划,减少其指令性色彩)。即使在中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动乱,五年计划也没有中断,除了文革中三五计划推迟外。这种政策的连续性体现了中共强大的执行力。即将在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重点讨论的十四五规划(2021年至2025年)便是这种计划政策的延续,这将是中国未来5年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路线图。其实,在五中会议主题揭开以前,中共高层已在多次会议中提及十四五规划。
外界对十四五规划的关注首先是其蓝图意义,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其作为观察中国应对危机的图示意义。2019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会议,当时李在会议上称要围绕推动经济发展、防范化解风险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还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更大进展等。
当时就有分析认为,“十四五”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料必既有一定的延续性,如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经济转型,又会针对新的内外部环境作出调整,譬如如何在中美贸易困局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唤醒中国庞大的存量市场等。而在中国全国两会外界猜测十四五规划之时,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先是在会议之前的政治局常委会上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后又在两会期间将国内循环置于国际循环更重要的位置,称“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17日、7月21日的两次会议以及7月22日的吉林考察,习都提及了十四五规划,并强调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
尽管十四五规划尚未出炉,但从中共高层风向来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调整将是十四五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指导方针且不久将在五中全会上被正式纳入规划之中。
与“十四五”同台出现的2035远景目标
将在五中被重点讨论的除了常规议题五年规划外,2035远景目标同时出现。这引发舆论颇多猜测,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之上,中共为何还要再讨论一个指向未来15年的规划议题?
其实,这不是中共首次提出类似远景目标,在1995年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当时中国刚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进入建国以来的第二次经济转型,“市场调节”进入经济范畴,经济形式开始多样化。而这份15年远景目标的规划就是为了巩固经济转型战略,防止政策动摇与反复。今天,实际上在十三五规划之时,中共已经着手推动经济转型,不过当下局势加速了这一进程。因此,2035年远景目标的出现也是同样的逻辑,只不过,如今中国面临的外部冲击因素显然更大。在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其实中共领导层已经说得十分直白:“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以及“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和“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
某种程度上说,今天中共领导人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只是一个五年规划就能解决的,中美的持久战,疫情的长期影响等决定了十四五时期也极大程度上只是政策调整的一个过渡期,十四五规划的背后才是2035。而事实上,2035年还是中共两个百年计划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中共十九大报吿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35年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之年也是现代化强国的基础之年。
无论是五年规划还是强国路线图,都体现了中共这个政党的严谨性与强烈的目标意识,而这种特质在当今中共领导人身上尤为鲜明。因此,为了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在应对如此多的不确定因素时,中共必须将目标对焦到2035年这个重要的时间点,表明其决心。
回顾过去的中共五中全会
一中全会一般是党的主要人事安排;二中全会通常讨论国家机构领导人的名单;三中全会通常就经济改革发展作出重大决策;四中全会以党建为主;五中全会主要议题一般审议国民经济规划;六中全会通常就党的建设作出重大部署;七中全会承前启后,为下一次党代会作准备。随着中共中全会机制的更加规范,历届中全会的时间主题也更加固定。例如即将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不出预料的审议中国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的问题。但这个机制的形成也是有一个逐渐规范的过程的。
以即将召开的五中全会为例,1927年,中共五大选出由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并随即召开了五届一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全会机制才正式开始。1934年1月15日至18日,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彼时还是中国国共两党对峙时期,此次改选了中央政治局,选举博古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并作了关于国共斗争的政治决议。而到下此次五中全会并不是五年之后,而是21年之后,也即中共建政之后的1955年4月4日。当次会议上,批准通过了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草案决议,关于对高岗、饶漱石的处置决议,关于设立监察委员会的决议。此外,会议还涉及人事安排,补选林彪、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从1934年的六届五中全会至今,由于党代会会期不固定,历届中央全会的次数也不尽一致,而五中全会共召开过11次。其中在1995年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之前会期都不固定,讨论主题也不尽相同,有党建,有改革,整体以人事安排居多,这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激烈。十四届五中全会之后,会议主题便固定为国民经济规划,且会期也都安排在10月。
五中全会会议主题的变化直接呈现了中国政治环境的变化,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真正稳定下来发展经济的时间并不长。此外,近几届五中全会除了讨论国民经济规划之外,还涉及到人事变动。例如2010年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增补了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撤销了康日新的中央委员职务。再如2015年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递补了几位中央候补委员,并确认了此前中央政治局之前对令计划、周本顺、仇和等落马官员开除党籍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