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养】宁死不道歉vs讲对唔住当食生菜|博士妈妈
相信不少家长曾遇过,小朋友在家中或大庭广众做错事,硬颈不肯道歉。当家长要求他们道歉时,他们拒绝后,更眼厉厉反击“道歉”这要求。有些与长辈一起生活的家庭,长辈爱孙心切,会立即护航,劝父母放过小孩:“算啦!小朋友年纪还小,他们不明白。”但有些家长则寸步不让,坚持要小朋友道歉为止,气氛僵持,最终因父母及小朋友都没有下台阶,小朋友爆喊收场。不过,有些小朋友却属另一极端,事无大小都讲对不起,口噏噏当秘笈,道歉当食生菜。
究竟小朋友几多岁才真正理解何为对不起?为何要说对不起呢?
其实小朋友大概三岁,已懂得事情前因后果,理解事情发展。如果小朋友明白因果关系,明白自己做错事而讲对不起,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有些小朋友随口噏“对不起”,家长便要留意了。小朋友在无思考、无判断自己行为对或错,只因应家长要求而讲对不起,这如同本能反应般道歉,小朋友不明做错事是什么,然后又不断继续犯错,机械式道歉,家长只会越来越忟憎。
给予小朋友冷静时间了解为何犯错
当小朋友犯错时,家长不应立即要求他们道歉,应冷静让小朋友了解他们犯了什么错,为何要向别人道歉,教导他们道歉的意义。例如:弟弟抢了姊姊的玩具,玩具被弟弟整烂了,姊姊因此很不高兴,家长要求弟弟道歉。弟弟或会因见到姊姊不开心或玩具烂了而道歉,但在这情况,家长应引导弟弟,他抢别人东西的行为是不对的,所以应该道歉,这样才可令小朋友明白道歉的意义。
家长不应强逼小朋友讲对不起
有部份小朋友非常硬颈,誓死不道歉,这与他们每次道歉也会联想到是做错事,而讲对不起后往往可能被罚有关。小朋友因讲对不起联想为不好的经历,所以当父母见到小朋友做错事,拒绝道歉时,父母不要强逼他们立即讲对不起。敷衍道歉不是难事,反而是家长如何令小朋友明白为何要道歉、有否思考为何做错更为重要。如遇上小孩做错事时,家长应与子女更多沟通,让小朋友了解为何不对,较令小孩将对不起变口头禅更为重要。
其实,对一些小朋友来说,讲对不起是很容易,但要在道歉后得到对方原谅,这才是重要。如小朋友非诚恳道歉,即使口讲完对不起,相信他们未必明白到自己做错事后对别人的影响。对于小朋友成长来说,让他们学习如何体恤别人的感受,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对比单单说“对不起”更为重要。
秦蓁博士 Joyce chun(专页:博士妈妈)
香港大学言语及听觉科学系博士,身兼言语治疗师、新加坡卓荟国际幼稚园校监、社企创办人于一身,育有两仔一女,爱钻研孩子成长,常透过小把戏训练学生及孩子,开设“博士妈妈”facebook专页,与家长分享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