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妈妈】不要被“虚火”干扰思考挑拨情绪│Natalie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儿子十岁,这学期的成绩单派发了,果然如妈妈所料,成绩很糟。相比上一学期,跌了二十名。妈妈斥责儿子的成绩难以接受,儿子没有怎么回应,突然说了一句“车,xx俊佢咪仲衰,佢考得差过我呀。”这句说话仿佛一击即中,中了红心。【编按:作者为社工妈妈Natalie,原题为《虚虚实实》】

妈妈怒气冲天,斥责儿子:“你真系衰格,你自己成绩差,就话有人差过你。有人做乞衣添啦,你系咪想做呀?不负责任,你考得唔好就系唔好,唔好讲其他人!”

“你本来可以考得好好,点解你要打机呢?我话咗考完俾你打,点解你唔听呢?”

儿子本来有反驳几句,后来冲回房间把门关上。

妈妈有点吓倒,不一会隔著房门继续责骂……

儿子成绩差,却说另一个同学成绩比他更差,找人来作挡箭牌,“衰格”吗?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心理。我们工作的时候,我们参加比赛的时候,也许都尝试过有一刻,会寻找比我们表现差的人的身影,然后从他身上得到一点安慰,压力稍稍缓解。

在心理学上去说,这是每人都会有的心理防御机制。防御的意义在于当我们遭受困难挫折时,为我们减轻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儿子说出一个比他成绩差的同学,就是由于他感到压力,自然而然地替自己作出防御。

“虚”与“实”

我会用这样的一个概念去解释,就是那句说话其实是“虚”的,而“实”是他在传递一个信号 : 他感到压力了,并为此努力调适自己的心理。他的压力来源可能是妈妈对成绩的反应,或可能是成绩也不符自己期望。而妈妈呢?妈妈的怒气,妈妈的那些指骂,也是“虚”的。当我引导妈妈去说说自己对于儿子成绩的内心想法,她的想法尤如洋葱,一层一层的呈现。妈妈的“实”,不是介意儿子的成绩差,而是随著儿子成长,在亲子关系上的触礁。

“佢临考试前,突然同班朋友钟意咗玩呢只game,讲极都唔听,我试过嬲到熄佢机。”

“我唔识点做,我好担心佢会变成沉迷打机果啲青年人,佢真系完全唔听我讲。”

“我都好炆自己,系咪我唔识做人呀妈呢?点解控制唔到个仔不停打机?”

“其实我唔知佢玩紧乜,我有望过,唔明系点,我有衬佢返学自己开嚟玩,我连开都唔识开。”

“佢开始少咗讲佢嘅野俾我听,其实好多野佢讲咗我都唔明。”

这一张成绩单,显然只是导火线。

而妈妈的那些斥责指骂,也只是将郁结的虚火释放,内里尽是面对儿子成长的变化时的无助、担心、自责、还有寂寞。

“虚火”干扰思考 挑拨情绪

二人最终为了成绩一事冲突了两小时,其中接近一半的内容,妈妈都在骂儿子没责任感,怎可能找一个比自己成绩差的人,让自己没那么差,然后越扯越远。妈妈自己也笑说,自己好像“闹到离晒题”。

那些“实”的内在想法,如儿子对成绩感到压力,妈妈在亲子关系上的无力感等等,在两小时的冲突中都没有被提出过,关注过。这是我们在日常冲突中常见的模式,就是在那些“虚火”上进行泥浆摔角,你一言我一语,离内心越来越远。

当我们面对小孩的行为和说话时,无论那行为和说话有多糟糕,我们都可提醒自己,那些可能都只是“虚”的。

他为什么会做这一个行为?他为什么会说这一句说话?

如果我们能尝试提醒自己,尽量聚焦对方行为和说话背后蕴藏的想法,那就是在一步一步接近著对方的内心。

“我对这句说话感到有点失望,不过我更关心你的想法。相信你这样说有你的原因,跟我说说你在想什么,好吗 ?”

(VCG图片)

不被那些讨厌的“虚火”干扰思考,挑拨情绪,去探究小孩内在的真正想法 ······ 难吗?

难啊!(所以才说成为父母就是修行嘛,不难就不用修行了。)

除了要多提醒自己并努力练习,及学习如何面对自己即时的强烈情绪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要搞清楚自己的“虚实”。情绪到来的一刻,无法冷静整理自己也不要紧,在每次情绪过后,也好好想想自己的虚火背后,其实是蕴藏了什么感受和想法。对自己理解清晰了,后来也就可以试试在情绪到来的一刻,不发放虚火,将真实告知你的小孩。

(亲子如是,婚姻也如是,其他关系也如是。)

Natalie (专页:玩乐才是正经事

妈妈,社工,亲职教育工作者,在这里分享儿童心理发展、亲子关系建立,以及亲子沟通技巧的知识。皆因心里蕴藏一个愿望──渴望看见我们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弃对孩子催谷、对立角力的教养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沟通、自省,让下一代在爱中成长。

更多文章:【亲子DIY】做法简单成本低 自制安全无毒黏土教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