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妈妈】小孩不愿自己走路,怎么办?│Natalie
“小孩唔肯自己行,要抱抱,点算好 ?”刚过去的新年假期,有没有爸妈差不多要全程抱著小孩,他不愿意自己走路呢?明明已经懂走路,却仍然要求爸妈抱抱,这让爸妈累得不行,也担心会否让小孩变得依赖不独立,常期待著有天能与小孩手牵手地走······这是0-3岁家长常问的热门问题,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编按:作者为社工妈妈Natalie】
坊间不少家长和育儿专家分享,当小孩已经懂走路,就要坚持让他自己走,“他不走,你也不走”,就在原地等,父母坚持到最后就能获胜了!针对某类处境,这个做法有它的好处。但是,我强烈不建议家长“不论任何情况”,都坚持要小孩自己走完路程。
我的想法是,当小孩大肌肉发展未准备好而未能走路,我们都不会强迫他走吧,那为什么小孩的心理预备未准备好,我们却要强迫他走呢?
走路,不仅牵涉生理上的能力,还牵涉心理上的能力啊。
小孩不肯走路的普遍原因
面对小孩不愿意自己走路的状况,我们还是用一贯面对小孩不同行为的原则──了解行为原因为先,及后再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向。除了疲累外,小孩惯性不愿意自己走路的普遍原因有以下几个:
1. 自己走路会感到不安全
这是很多小孩不愿自己走路的原因,尤其是观察型,高敏感的小朋友。当他们自己走路时,旁边都是成人大大小小的脚和鞋,步速不一,有时有人走得很快,有时有单车经过 ······· 这些都让小孩感到危机重重,相反爸妈的怀抱就安全得多了。
2. 自己走路会觉得没信心
对于刚刚学懂走路的小朋友,他们或许会跌倒,会被人撞到等等 ······ 有一类小朋友就是比较容易有挫败感,觉得走路会让他挫败,干脆父母抱就好了。
3. 曾经热烈渴望自己走路却被禁止或恐吓
有些小孩在刚刚学懂走路时,兴高采烈希望自己走,却反过来被成人禁止,强行塞进孭带或放进婴儿车。成人的本意或许是担心他会跌倒,会骚扰他人,或因不想耽误时间 ······ 小孩却因此而接收到“我无法靠自己好好走路”的讯息。
4. 自己走路会觉得无聊
有些小孩喜欢刺激,靠自己的小腿走路当然不及父母抱著走得快,觉得走路的过程很无聊没趣,加上自己走路禁忌多多,不许进入商店,不许走得慢,不许周围乱摸 ······ 所以也就逐渐没有了走路的动机。
小孩不愿走路的应对方法
当了解到上述小孩不愿自己走路的原因,你也就明白为什么我不建议家长强硬坚持小孩要自己走路,因为你可能在强迫小孩面对一件他根本未有能力面对的事。小孩未有能力面对一件事,我们可以做的,该是正面地增强相关的能力和动机。如果你希望小孩能逐渐适应自己走路,以下为几个可行的方法,让大家参考:
1. 最熟悉的路-循序渐进
(尤其适合第1个原因的小孩)先由家附近的路开始尝试,因道路是小孩经常经过的,自然能减低不安感。当孩子愿意自己行,再循序渐进至第2条熟悉的道路。
2. 最平坦的路-循序渐进
(尤其适合第2个原因的小孩)先由最平坦的路开始尝试,例如是球场,或其他平坦宽阔大直路,让小孩获得自己走路的成功经验,体验成功的满足感。当孩子愿意自己行,再循序渐进至第2条平坦的道路。
3. 外出小任务
(尤其适合第4个原因的小孩)每次外出,都让小孩知道外出的原因,如果旅途遥远,尽可能在旅程中分段加入checkpoint 并告知小孩,让小孩觉得行走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先行前找垃圾筒掉垃圾,再进入商店买纸巾,及后要找巴士站 ······
4. 走路的乐趣
(尤其适合第4个原因的小孩) 每次外出,我们都可让走路变得有趣,走路时唱歌,说故事,留意经过的花草有何特色,寻找哪里有坑渠盖,灭火筒,镜子 ···· 原来走路可以是有趣的事 !
5. 轮流休息
(尤其适合2岁以上的小孩)当小孩约2岁后,对于走路的不安全感及没信心的情况应该比较有改善,而且对于他人的状况能有较清楚理解。
我们可以向小孩解说清楚,因著小孩的体重增加,自己已不可能全程紧抱小孩。同时,我们向小孩表示明白,明白小孩有抱抱的需要。所以,自己与小孩就需要轮流休息。
“我知道你因为有点疲累,不想自己走完全程。妈妈都很愿意协助你,只是妈妈跟你也一样,会有累的时候。所以,我的手,和你的脚,需要轮流休息 ! 现在我先抱你10下,10下后你就下来行走,轮到我的手休息了啊。”
6. 表达欣赏
当小孩愿意自己走一段路,让你休息时,可以在休息后告知小孩你的状况和欣赏之情。
“你刚才愿意自己行路,我嘅手能够休息一段路,依家舒服多了。我知道你本来想妈妈抱,你为咗比我休息而自己行,我欣赏你嘅努力同关心啊。”
在育儿路上,不难发现,其实任何鼓吹一刀切的做法,都是在轻视小孩行为有其合理性,将我们一己所愿加诸小孩身上。(具有紧急性质的情况例外)
是的,小孩当然不可能一直由成人所抱,这显然是对双方都不利─父母体力上难以支撑,小孩亦缺乏活动的机会,无法透过自行走路获得掌控身体的经验,对大肌肉发展和自我发展都有影响。但是,小孩的确有自己的气质和发展时间。一个小孩再“扭抱”也好,即使你什么鼓励都不做,愿意说抱就抱,小孩也会有一天突然愿意自己落地走路的(通常是3岁左右)。这是因为小孩自己知道自己预备好。
如果我们希望加快历程,我们能做的,首先是避免自己成就了上述的第三个原因─当小孩热烈渴望自己走路时,却被禁止或恐吓。其次,就是采用上述几种鼓励的方式,增强小孩走路的能力和动机。具体操作时,还得靠家长要敏锐小孩的情况,调节鼓励的力度。
其实,在现今讲求培养独立的幼儿教育里,恐怕家长觉得难以应付的不一定是体力问题,更是“痴身扭抱是不独立行为,要训练”的魔咒。
Natalie (专页:玩乐才是正经事)
妈妈,社工,亲职教育工作者,在这里分享儿童心理发展、亲子关系建立,以及亲子沟通技巧的知识。皆因心里蕴藏一个愿望──渴望看见我们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弃对孩子催谷、对立角力的教养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沟通、自省,让下一代在爱中成长。
更多文章:【体验式学习】小学生走出校园探索香港 学习解难培养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