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妈妈】小心育儿路上的糖衣毒药 │Natalie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A妈妈从来不打女儿,当然女儿也有身为小孩该有的挑皮,但是妈妈紧握信念,再生气也坚持不打女儿......【编按:作者为社工妈妈Natalie】

最近,在一次亲子旅行中,A妈妈和女儿一同目睹班上一位男同学,因顽皮而被妈妈打。女儿看见的时候,目瞪口呆,应该是有点被吓到了。自此,当A妈妈拿女儿没法子时,她仍坚持著不打女儿,却多了一件法宝,就是跟女儿说 :

“你记唔记得呀B同学俾妈妈打 ? 你再曳,你系咪都想咁?”

女儿每次听后就立即收起吵闹与眼泪,做出妈妈所期望的行为和回应。

A妈妈问我,“这算恐吓吗 ? ”

“当然算啊。”

我问A妈妈,“一句说话就能制止女儿,感觉如何?”

“当然是很正啊。”

(VCG图片)

省时省力的糖衣毒药

是的,一下掌掴,一声呼喝,一句恐吓,一个惩罚,就能立即控制小孩的行为,迅速解决问题,真是非常吸引的方法。当个父母要那么多心力,能够省时省力真是好。

但是慢慢你会发现,长久下来那只是抑制病征的感冒药,甚至是糖衣毒药。

从前你打他手掌就了事;现在你打头他也不怕。从前你呼喝一声就了事;现在你的呼喝对他来说是背景杂音而已。从前你恐吓一句警察叔叔会来抓顽皮的小孩就了事;现在你恐吓将他放到垃圾筒他也嬉皮笑脸。从前你惩罚一下没收零食就了事,现在你发现他已被训练到不怕任何惩罚。

长久下去,你发现对战越来越艰难。你的方法越来越升级,而小孩的对战能力也同步进升。这是因为,你和他对战啊。你是站在小孩的对立面,你是对抗他的人。基于本能,他也当然要抵抗对抗他的人。直至有一天他有能力逃离战场,对战才结束。而且不止越难处理小孩行为,在过程中亲子关系也大伤元气。那些掌掴,呼喝,恐吓,惩罚就成了你俩之间的芥蒂。

情况恰似西药中药的道理。

如果你伤风感冒,小病小痛,就吃感冒药啊,抗生素啊,你会发现长久下去用药要一次比一次重才有反应,身体整体也变得更差。那些打骂,恐吓,惩罚,尤如西药一样,对身体产生负担,甚至负作用。

对大脑而言,每次的打骂,恐吓,惩罚,小孩感到受攻击及有危险,都会启动大脑的杏仁核。杏仁核经常被启动,长久下去,小孩的情绪控制力越来越差,越来越多的情绪失控和冲动行为。

教养育儿,从来不能是西药,而是中药的固本培元,甚至是不用药,从日常生活自然地培养健康的身体。

(VCG图片)

我们常常要记住,人无完人,孩子也一样。孩子也跟我们一样有缺点,而且改变缺点需要时间。我们只有付出耐心,每次好好跟小孩沟通讨论,引发小孩思考问题所在,才能真正引导小孩逐渐自发改变。

当个父母难,当个有自制力的父母更难。有时候,是我们自己的自制力不足,无法顺利掌握自己的情绪,在情绪波动下才会打骂,恐吓,惩罚小孩。如果偶然如此,无须自责,我们都是凡人一个。

身体本来够好的话,那一两粒的感冒药不会影响什么;关系本来够亲密的话,那一两次呼喝,小孩是能够调适的。只是我们要认清,不要以为只要能够控制到小孩的行为,就是行了,就是好方法。否则当你发现亲子关系已被伤得五脏俱损时,已后悔莫及。

Natalie (专页:玩乐才是正经事

妈妈,社工,亲职教育工作者,在这里分享儿童心理发展、亲子关系建立,以及亲子沟通技巧的知识。皆因心里蕴藏一个愿望──渴望看见我们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弃对孩子催谷、对立角力的教养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沟通、自省,让下一代在爱中成长。

更多文章:【市绘香港】玩转绘本游乐场 选出十个解决香港问题的绘本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