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原来,1+1并不等于2│Sci Papa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小时候,数学老师教我们最简单的加数,当然就是“1+1等如2”。这是一个数学定律吧!但长大后才发现,这不一定是对的,例如1个BB再加上1个小孩,威力绝对不是1+1=2这条算式⋯⋯【编按:作者为Sci Papa】

四年多前大女出世,初次面对凑小孩,绝对是生活要重新适应。由初时抱BB都鸡手鸭脚,到最后都安然渡过她这个婴儿期。当时,心里完全不想重温晚上不能一觉睡天光的时期,所以对生第二个小孩这件事真是“耍手兼拧头”。直至她开始牙牙学语,由每晚惊醒三次,每次起床只见到月亮,到她2岁多后可以睁开眼已见到太阳,这段黑暗时期总算是来到终点。

(VCG图片)

毅然“再踏战场” 岁月不饶人

人的记忆总是较喜欢选择开心的来记住,辛苦的就渐渐忘记。于是在女儿三岁后,忽然笔者就觉得照顾婴儿也不算得是什么辛苦事,还自满感到自己凑B有一手,生多个都应该“易如反掌”。而且,当时只有一个小孩的笔者,与太太两人一人凑一阵都总算有一点休息时间。笔者亦觉得有两个小朋友,家庭好像比较完整。最后,与太太毅然决定“再踏战场”——生多个。

到细女出生后,笔者深深感受到什么叫“岁月不饶人”,老了四年的体力下滑速度比预期快,熬夜能力下降幅度亦比预期大,于是那些“疲累感”、“无力感”比四年前更难熬⋯⋯“最攞命”的当然系是还有一个大女要照顾,所有不用凑照顾细女的时间,不是上班就是全数奉献给大女。她们两个就好像“足球小将”里的黄金拍挡一样,无间断一人发功一段时间,于是大人自己就连“中场休息”都欠奉!这种一口气踢足全场的感觉,就是让“人到中年”的笔者喘不过气,更觉得“1+1其实是大过2的感觉”!有时忍不住会问自己“咁搞法条命仔都认真唔会长”——究竟,做人父母条命会不会短咗?

(VCG图片)

做人父母更长命?

原来又未必的,有一个研究就找了2万1千对做体外受精(IVF)的伴侣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夫妻都是想要有小孩的,而当他们成功后,男方就会少了一半非自然死亡的机会,女的就会少了差不多成七成半的机会非自然死亡!虽然研究结果需要再进一步证实真伪,但对于照顾小孩照顾到劳心劳力的父母来说,尤其是深感“1+1并非等如2”的两孩父母,都算是一个安慰——可能做人父母会长命一点!

老实说,照顾两个小孩固然“真・辛苦”,但两个小孩带给自己的幸福感觉亦不可能只是“1+1=2”。“辛苦倍增,享受亦倍增”,也许就是笔者纵然觉得劳累,却仍从没后悔过“生多一个”这个决定的原因吧!但要“生第三个”?就真的“咪搞”了——笔者真心佩服带大三个或以上小孩的父母啊!

参考资料:https://modalitypartnership.nhs.uk/self-help/bth/articles/2012/december/childless-couples-die-younger

Sci Papa (专页:Scientific Papa

喜欢科学,但更喜欢老婆跟女儿。觉得科研跟“凑女”都是要有极度的耐性,不怕失败,还要懂得自我反思后用不同方法再尝试!将育儿及科学融合,期望伴著女儿走一条快乐的成长路。

延伸阅读:【圣诞节装扮】扮鹿扮圣诞老人都唔够? 识移动嘅圣诞树赢哂!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