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妈妈】我们要“修理”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伤│Natalie
还记不记得孩子诞生那一天,在产房看到孩子出来的一刻,我们无比感动,然后默默许愿,希望“孩子一生快乐健康”?然后各种愿望来了,希望孩子“吃多点奶”、“胖一点”、“睡觉自己睡不要抱”、“加固体食物顺利”……【编按:作者为社工妈妈Natalie】
不知不觉地在孩子身上施加压力
跟其他家长聊聊孩子的事,忽然发现某某已经会牙牙学语、会爬爬、会走路、会叫爸妈,自己也开始教导训练,希望孩子也快点爬爬走走,快点叫一声爸妈。一眨眼,孩子上学了,看到旁边同龄的孩子懂什么什么,“为什么我的孩子就是不懂呢?”怕孩子比他人落后,怕别人觉得自己教得不好,所以希望孩子也做到一样的事,甚至要更出众。然后心里默默想:要追上进度,牺牲孩子的玩乐时间是必须的,牺牲了孩子的健康,也是无可奈何。
当初在产房说好的“孩子一生快乐健康”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本来真的只是希望孩子快乐健康,怎料慢慢地,因着莫名其妙的恐惧,四方八面的压力、过度竞争的气候、只重成绩的学校、不想输掉的心态,还有自己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伤痛,施在孩子身上的要求越来越多。
究竟你希望孩子活得怎样?
亲爱的爸妈,我们一起静下来,诚实地问自己:“究竟你希望孩子活得怎样?为什么我们要孩子非这样不可,非那样不可?”然后我们会挖到心里的伤痛,会碰到自己不愿意面对的部份。
我们是否也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出色就没有价值?我们是否也希望自己成为被关注羡慕的一个?我们是否也希望得到别人的掌声和赞美?
或者,我们是否觉得自己走的路太难了,希望孩子走的路顺利些?
有时候,我们要“修理”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伤。当我们能接纳自己,也就较能接纳孩子;当我们能欣赏自己,也就较能欣赏孩子;当我们不再借孩子来修补自己的过去,孩子也就较能活出真正的自己。然后发现,不需要孩子怎样怎样,他健康快乐活著,已经是多么美好!
Natalie (专页:玩乐才是正经事)
妈妈,社工,亲职教育工作者,在这里分享儿童心理发展、亲子关系建立,以及亲子沟通技巧的知识。皆因心里蕴藏一个愿望──渴望看见我们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弃对孩子催谷、对立角力的教养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沟通、自省,让下一代在爱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