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位在香港电影中扬眉的女子 一本书看曾经的造星梦工厂

撰文: 邝晓恩
出版:更新: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星在电影中的位置也愈获看重,在有些“女人戏”里,甚至女性才是最重要的角色,像即将上映的《神奇女侠》。
在电影发展史里,女性角色曾经只是陪衬。像“Femme Fatale”(致命女郎)一词,在西方电影中就常用来形容那些貌美如花却常致男主角陷于险境的女性角色,即所谓“红颜祸水”,而女性角色在亚洲电影更常常沦为可有可无的“花瓶”。由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策划的《群芳谱》一书,请来不同的影评人评析四十三位当代香港电影女星,从中既可看到女性角色的多变形象,亦可从宏观角度再看香港这个曾经的造星梦工厂。

《群芳谱》选取了四十三位香港电影女星作为描写对象,而他们对“香港电影女星”的定义并不止于“香港藉的电影女星”,如台湾出生的林青霞、舒淇或大陆出生的汤唯都是通过香港电影走红。
邓碧云自1950年开始投身电影,她以电视角色“妈打”而深入民心,但其实她演出过的电影超过二百多部,是香港电影里的重要人物。(三联书店提供)

两年吃力的编写过程

写一本书所花的心力实在无法想像。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每年平均也会出版二至三本有关电影的书籍,身为副会长的卓男以及会员起初以为写一本书也不是件难事,最后才发现:“原来整件事很吃力,规模也是无法预料的。”

连蒲锋及卓男在内,此书一共找来二十六位影评人一同编写,卓男指单是约稿已用上接近一年时间。考虑到制作上的难度,他们当时将四十三位女星划分为焦点女星及二、三线女演员等,焦点女演员理所当然地获得较多人“认头”,卓男叹道:“每个女星闲闲地都拍过二、三十部电影,要作者下笔前抽时间看这么多电影,做资料搜集,其实真的不是很多人可以应付到。而且有很多影星来到这代可能没很多人认识,于是要花的时间和功夫便更多了。”

找到适合的作家已是难事,但更可怕的却是遇到甩稿的情况。“试过在临急的情况下被甩稿,被拖了十星期之后才说交不到稿,所以最尾我和蒲锋都要包底,补位要补得很快。”虽然波折重重,卓男感慨地说:“我们也算很幸运地约到二十多位作者,但可能每人也是一篇起两篇止,所以如果像刚才提到要写百多位女星,几乎是无可能的事。”

是次以女演员为全书主角,然而影评人却以男性为主,全书连卓男在内只有四位女影评人,问卓男不怕被冠以“男性凝视”(male gaze)之名吗?卓男从容直说:“只是因为香港的女性影评人比例真的较少,而这件事也没有什么性别之分,主要都是讲演技。”虽然强调没有性别之分,近年结婚和刚诞下孩子的卓男坦言:“当然女性去编这本书感受会更深,尤其刚生完孩子,更能体会做女演员真的很难、很难,不似男演员抛个身出来,家里的事可以不管,整个状态都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