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沾到张国荣 口琴世界冠军CY Leo与跨代乐手共奏经典港乐

撰文: 赖家俊
出版:更新:

原订于今个月“香港艺术节@大馆”举行的音乐会《我呢一代口琴人》,因疫情关系改于四月在网上平台发布。香港土生土长的世界囗琴冠军何卓彦 (CY Leo),将与一众跨代口琴人共同演出,为大家带来从民谣、古典音乐、蓝调、爵士经典,到香港人熟悉的黄沾作品,和《当年情》、《致明日的舞》等张国荣及陈奕迅的流行曲旋律,配合珍贵照片和录像,与大家一探小小口琴如何开创独特的香港音乐文化,到今天立足国际舞台的过程。

不说不知,半音阶口琴传入中国大约有120年的历史,而单在香港的发展却也有90年之久,可见口琴很早便已在香港扎根,一代代人薪火相传。藉著这次跨代口琴人合作演出,Leo和他的老师李尚澄,将以二人的经历与大家诉说香港口琴文化的历史与演变。

文:赖家俊、图:受访者提供

六十年代口琴乐团与Band仔争冠

上世纪中叶,电影是普罗大众接触西洋音乐的重要媒介,小时候的李尚澄,有幸经常进戏院看西洋片和粤语片,片中大量的西洋音乐萌起他对乐理的兴趣。小学时偶然在家中发现了一枚口琴,遂开启他学习口琴之路。五十年代升上皇仁书院,马上参加了口琴校队,师从冯安老师,与众队员参加校际音乐节,直到毕业后仍以业余形式到不同学校教授口琴。

李尚澄忆述六七十年代,香港民间有很浓厚的民谣风气,每年有大小音乐活动获市民踊跃参与。例如1964年的香港Talent Quest,他便与同学以口琴演奏参加合奏项目,结果入决赛得第四,那一届前三名全是“Band仔”,第一名便是泰迪罗宾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许冠杰“莲花乐队(Lotus)”便是之后两届的冠军);六十年代,他获口琴代理邀请,以寄录音带方式参加德国口琴节,结果于1967年代表香港包办二重奏冠、亚军,后来继续参与多个世界赛事,为香港取得佳绩。

“香港早年有不少比赛或演出平台让口琴人参加,例如香港大会堂自1962年开幕以来每年都举办口琴演奏、TVB《欢乐今宵》,八十年代起的香港艺术节、校际音乐节比赛,都是口琴人一展材艺的平台。”

各演出者自家不同品牌口琴

李尚澄认为,香港口琴音乐发展分水岭在九十年代中,“之前一辈少同国际接触,较享受自己音乐;现代一辈好幸福,更容易从比赛中与不同国家口琴人一齐交流,新一代人很注重技巧,好多歌要突破而钻研新技巧,我都从他们身上学到野。”时至2004年,李尚澄由温哥华回流香港,在朋友何百昌医生邀请下,教授他儿子何卓彦吹口琴,开启了他与Leo的师生缘,也开始了新一代口琴人的故事。

整理愈半世纪香港口琴史

Leo不负众望一鸣惊人,以八岁之龄凭口琴赢得校际音乐节,小小年纪参加不同赛事,立志朝世界冠军出发,最终以十五岁之龄于世界口琴节赢得青年组冠军,之后多次赢得世界赛事奖项;大学快将毕业之际,他获邀出外演奏口琴,开始了他以口琴演奏的职业生涯,此后慢慢建立人脉,穿梭于全球不同城市,参与不同幕前演出或幕后工作,其间多次与不同Artist如容祖儿、肥仔@Error、姜涛@Mirror、王菀之等合作,更有机会到荷里活发展。

谈及让香港口琴打入世界舞台,Leo认为口琴人要积极善用社交媒体作不同新尝试,让更多人认识香港音乐。“我在媒体作过很多实验,玩好多口琴人无想过可以玩的东西,认识多了世界各地的口琴人,才能迎来各地的合作机会。”他认为香港口琴音乐在世界居领先水平,现今一代比上一辈人更易接触口琴,但甚少人视它为乐器而只当玩具来吹奏,他鼓励要多参加比赛,“大家多了表演机会认识到各国好手,将会有更大启发和动力来提高自身水平。”

谈及这次大馆《我呢一代口琴人》音乐会,选曲会根据年代而编排,涵盖五十年代至今口琴发展,以十年为一个小单元,每个单元选奏能代表当时年代的声音,例如八十年代有黄沾,九十年代有Bruce Harmonica、King's Harmonica Quintet(英皇口琴五重奏 ),选曲亦会有蓝调和古典元素,还有原创口琴音乐。

Leo认为这次是整理香港口琴历史契机,透过这机会整合香港口琴发展历史,让大众了解一枚小小口琴为何能代表香港声音?“这次是一次难得尝试,涉及不同年代多个单位,本港口琴精英难得共聚一堂,大家不分彼此,想告诉香港人口琴这东西,大家看表演时会为香港口琴音乐而骄傲。”

【活动详情】
名称:《我呢一代口琴人》
日期:四月
平台:“香港艺术节@大馆”官方网页播放
费用:全免
播放日期及详情请留意“香港艺术节@大馆”官方网页。

【想观看Banksy其他作品,请点击以下图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