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竹探艺】狮头鸟笼手提篮 发掘本土传统竹艺的创新可能
入秋,太阳西下,凉风送爽,不过或许因为疫情,街上冷冷清清,几乎没感受到中秋节的气氛。
“寻竹探艺”联合策展人、兼飘雅活艺创意总监陆咏沁 Penelope 认为,这不只是疫情的关系,还因为香港传统工艺消失的速度很快:“早在2002年,创办人 Yama(陈雅文)刚从美国回港时,令她最惊讶的就是香港的变化,以前中秋节周围都有卖纸扎灯笼的舖,现在却唔见晒﹗”
于是,她们决心为保育、发展香港传统工艺做点事,今年先是展览空间“飘雅活艺(Crafts on Peel)”开幕,陆续举办以香港工艺为题的展览。最近的展览“寻竹探艺”,找来香港、台湾、日本的竹工艺师傅,以及当代工艺师、设计师等一同创作。
“我不敢说我们做保育,但希望能换一个方式、加点创意,让更多人留意、让这些工艺继续存在下去。”陆咏沁说。
摄影:龚嘉盛
穿过一列卖蔬果的排档,中环卑利街斜道之上,有一座修葺了的唐楼,玻璃大门里是飘雅活艺最为人认识的狮头。
“这个狮头,由年初就开始展出,不少人路过时,进来告诉我们认得它。”
狮头由传统工艺师张欢所造,与由当代工艺师兼时装设计师神野猫创作它的鱼身,两者结合成这个名为“再世卢亭”的作品。
虽然分别由两代工艺师制作,但两者均以最传统的“扎、扑、写、装”步骤制作而成,鱼身甚至可以“一物三用”:除了是一件展品,它还是一袭可穿在身上的舞台服装,也是一个灯饰,作为“寻竹探艺”的头炮作品。
“寻竹探艺”是飘雅活艺自今年初开馆后的第二个展览。在此之前,首个展览“匠艺古今”展现了六种工艺包括紥狮头、鸟笼、蒸笼、铜器、广彩、结钮的创作,今次则集中在竹艺之上。
Penelope 解释,竹作为生常生活实用的材料,已有长久的历史,“竹是亚洲独有的植物,自古以来都为人类所制作成日常器物,北至北海道,南至马来西亚,也有古人类自制竹器的技术,例如农具、食具、建筑等”。
对历史有认识、对古物有兴趣,大可以做收藏家,偶尔出席拍卖会谈谈古董,但 Penelope 与 Yama 认为要做到真正的传承、发掘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下去的空间和可能性,就要认真做。
这次展览的筹备,可以说是从2017年尾展开,她们先从学艺开始,在本地寻找仍然在做竹工艺的店与人。“香港其实仍有做竹艺的人,卖竹材的,大约有十间;另外与竹工艺相关的店舖,例如扎狮头、鸟笼、蒸笼等,各也大概有十间八间。不过它们隐藏在城巿不同角落,我们很少去发掘。”
学习手艺、找寻本地师傅,然后,策展团队还到了台湾和日本继续寻访,了解竹工艺文化。“如果可以把各地竹艺的版图画出来,我们的眼光会看得更远。”Penelope 说,香港的竹艺,反映由水转陆的历史,不少早期的竹工艺都是与蜑家渔捞、农耕有关,例如鱼筌、筲箕等。台湾的竹工艺则与政权历史相关,由平埔族原住民使用竹的文化、到16世纪广东福建移民潮,以及后来日本殖民的时期,也有深刻的影响。
对竹艺有更深了解以外,策展团队亦邀请各地坚守竹业的人,共同创作。“寻竹探艺”共展出30多年展品,当中有3件作品由两代工艺师合作而成,除了“再世卢亭”,还有由香港传统广式鸟笼师傅陈乐财与芬兰注册室内建筑师郭达麟的作品“鸟南枝”,以鸟笼不用一钉一螺丝的手艺,做出以全竹制的宋代富有人家流行使用的家具“条案”;以及百年宝号德昌森记蒸笼的第五代传人林应鸿,与香港注册建筑师丁乐融合作的作品“漩涡”,以做蒸笼破竹的工序反映在制竹吊灯之上。
两代工艺师共同创作,透过合作、对话,创作过程具有传承的意味,也同时透过创作探索传统手工艺在当代艺术背景下可以如何重新演译和发展下去。
▼▼“鸟南枝”/创作者:鸟笼工艺师傅陈乐财、芬兰注册室内建筑师郭达麟▼▼
▼▼“编航城观”/创作者:日本当代工艺师西本有▼▼
因为一心保存和推动香港传统工艺,飘雅活艺从展览空间,到展览意念、创作方式和过程等,都坚持从本地开始。创办人 Yama土生土长,曾在美国发展,至2002年回流香港,看见香港工艺逐渐失传,便开始有做文化保育的想法,其后她成立专注延续传统工艺的慈善机构,实践保育志业。
2016年,她买下卑利街的这幢三层唐楼——贯彻她做事的彻底与坚持,做历史文化的传承,她不止做研究、办展览,还从保育建筑物开始做起。
“这幢唐楼,属于第四代唐楼,建于1948年,楼高3层。我们在复修的时候,有不少结构都希望能原貌保留。”
▼▼丁科竣、陈咏笙、王生辉、香港德昌森记蒸笼林应鸿、香港注册建筑师丁乐融的艺术品▼▼
地下大堂的红砖墙,虽已有72年历史、不少部分自然剥落,但团队决定不多加修饰地原幅呈现;楼梯没拆掉再建,而是加固续用;门窗位置、空间布局均没有改动,公众可对旧唐楼过往的面貌一览无遗。
“这里的地舖,是做了三代的洗衣店,一楼及二楼则曾是莲香楼的员工宿舍。”在说展览之前,Penelope 首先说的其实是建筑物的故事,选址中上环,是因为这里就是香港开埠之始、维多利亚城所在,卑利街亦是殖民政府最早开辟的街道之一。
“我不敢说我们在做保育的工作,但我们觉得这些工艺,仍然有传承的意义。除了保留与记录,我们尝试把它们与创意结合,这可以让它更贴地、更年轻,让来看的人发现原来竹与自己的生活也有点关系,引起他们的兴趣。”
工艺不单构建城巿的文化,还实实在在活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不过,我们都没有好好留意,直至它们终有一天无声的消失。
▼▼“寻竹探艺”专题展览诸位设计师▼▼
“寻竹探艺”专题展览
地址:中环卑利街11号
展期:即日起至12月31日
开放时间:逢周二至六,早上11时至下午6时(逢周日及周一关闭)
查询:2510 0637/www.craftsonpeel.com
注:为减低疫症传播风险,飘雅活艺将根据政府最新的社会距离措施,实施人流管制措施,开放时间亦会作出相应的调整。
本地文化访谈——【路过北角】春秧街的重新想像 以公共艺术拉阔社区
【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殿堂级人物黄海,多个作品成为经典,我们一齐重温当中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