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人语】港式纹身师傅Jimmy说故事 由本土到蜚声国际
纹身历史的发源,很可能比我们想像的还要久远。据考古证实,早在2,500年前的女性木乃伊皮肤上,已能够找到墨色残留的印记;而中国自古代就有关于刺青的记载,《左传.哀公七年》写道:“太伯……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当中所指,剪头发和纹身,皆是为身体的装饰。回看纹身在香港的发迹虽然晚了一点,但在短短数十年之间,却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写照,深植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摄影:陈嘉元、林振东、李孙彤、钟伟德
二战与第一代纹身师
将近70岁的何惠民是香港第二代纹身师,更多人称呼他Jimmy。在这一行打滚,取个英文名是首要的,因为打从一开始,香港的纹身工业就是由外国人的需求带起。“1950至1970年代是香港纹身的黄金时代,殖民统治时期,许多英国、美国水兵途经香港,都会找我们纹身。”超过半世纪,Jimmy对那一段历史依然记忆犹新。
那年是1946年,James在尖沙咀玫瑰酒店(现东企业广场)开设了香港第一间纹身店“玫瑰纹身”(Rose Tattoo Studio)。内行人总多多少少耳闻过他的传奇故事:原本在越洋商船上担任工程师的他,有次穿越印度洋的时候船只被日本潜艇击沉,幸运地被美国军舰所救,被带到加尔各答休养。他在当地接触到印度纹身并燃起了兴趣,有见当时的纹身机大多是使用废料构制而成,加上外形粗糙笨重,James回到家乡上海后就开始研制更加精细的纹身机。二战后上海爆发内战,James带着家人落户香港,也将他的纹身技术带到本地……
慰藉行军心灵的痛
“那时候生意做个不停,早上未开门已经有人开始排队,由早上11点做到凌晨三四点才收工。父亲加两名徒弟,每日可以接几十个客人,很夸张!”店面设于前英国水军总部附近,开店不久,James已联络到当时在香港驻守的英军及美军,其时的纹身店只此一家,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军港,只要想纹身的人都会想到“玫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纹身店的生意更加应接不暇。香港作为一个战略港口,经常有外国战舰进出,纹身店每天堆满世界各地的水兵,对于长时间离乡背井的军人而言,纹身店是一个安定心灵的地方。“一出海就不知道是否有命回来,万一遇上不测尸骨不全,家属都可以凭着他们身上的纹身辨认身分。”为了慰藉心灵,舰艇一靠岸,水兵往往不是上酒吧按摩院尽情放纵消遣,就是造访纹身店用痛楚激励自己。邻近添马舰海军基地和海军船坞的湾仔,也因此增添了几家纹身店,主理人是师承James的4名徒弟,由九龙至港岛,渐渐打开了新的版图。
纹身是一种原创艺术
纹身在军人间愈渐成为一种流行。“纪念性又有,嗜好又有,要威都有。”但图案选择大同小异,原创性不大:例如船锚加上女孩子或心形图案,寓意早日泊岸安定下来;宗教或国家标志,象征个人经历和信念。随着纹身在香港落地生根,James的纹身店逐渐加入了富有东方特色的纹身图样及意涵。
例如分飞燕子代表思乡之情,长剑刺虎意味克服“苦”难。Jimmy眼见当时父亲所作的纹身效果死板,欠缺动感,开始自己研究,苦练画功。“父亲始终没有美术根底,画工不好,做出来的图案变化亦有限。于是我不断练习画图,那个年代没网络也没人教,都是靠自己想像,画得不好又再改良。”向父亲借了一套工具在尖沙咀自立门户,那年他15岁。Jimmy开始从中国文化中取材,大量创作龙、鹰、鲤鱼等当时市面没有的原创图案,变化多端且活灵活现的神态获得许多外国水兵青睐,香港纹身更随着他们漂洋过海成为一股风潮,影响欧美。
“很多人慕名而至,因为我有一定名气。”不是Jimmy自傲,墙上挂着多张奖状及证书,分别由欧洲、日本的纹身协会颁赠。“国外的纹身师来到香港,觉得我的技术还比他们卓越,于是主动送来证书,邀请我加入协会。的而且确,纹中国式的图案他们始终欠了点神髓,要不构图太卡通,要不有形无神。”1960年代之后,香港纹身在国际间已有一定口碑,经由国外绕了一圈,反而成为潮流,在香港社会逐渐流行。“起初中国人都认为纹身是黑社会的标志,敬而远之,但这么多年来,我的顾客没几多个是黑社会,他们不过是喜欢纹身,到现在都一样。”
当纹身师先看人品
店中没有明文规定,但Jimmy的纹身店有铁一般的原则:“粗口不纹,18岁以下不纹。”上门毋须预约,按图收费,不像现在有些纹身师喜欢按时收费,他坚持明码实价。视乎图案复杂程度,早年纹身就要数百至千多元不等,不算便宜。“我们做的是口耳相传的生意,技术高就可以收贵一点。师傅手势有快有慢,按时收费不公道,好像我做得很快,一只豹我半小时不用就纹好。”
纹身是一门技术要求很高的职业,墨水刻进皮肤,一生一世,每下落针都要准确无误。传统的纹身行业奉行师徒制度,学手艺,更学做人。高峰时期天天有人拍门,请他收为徒弟。“生意好的日子,纹身行业的确好赚,收入可以是普通打工仔十倍八倍不止。年轻人当然是看好前景,纷纷想入行。”但他并非人人肯教。“首先要看人品,然后看画功。”至今收过十多位徒弟,但他的原则从来未改。“成为纹身师,最少要学习1年以上。头3个月我会收取学费,之后他可以留在我的店中实习,画要画得好才有机会碰纹身枪,画不好就一直继续画,直至满意为止。”他相信严师出高徒。
不过自从1990年代之后,访港战舰减少,纹身店的生意大不如前,多间旧式纹身店因此而结业,Jimmy的生意也锐减至平均每天一两位客人。现时店中有两名学徒,都是二十多岁出头。两人有正职,对纹身却有一番热情。“现在的人视为兴趣,觉得做纹身师有型。”访问当日正好有一位国内客人上门,纹完身,表示一年后会来港正式拜师。问到中国纹身工业也日趋成熟,为何他仍要千里迢迢来港学艺?Jimmy语带肯定地说:“香港纹身由以前就好出名,这是不争的事实。”10月份Jimmy参加了香港国际纹身展,作为最老经验的参加者,看见国内外辈出的新人,他都主动走到摊位前观看。“我想知道他们的水准有多高,但发现实际上没几多个做得好。现在这一代,许多人只靠上网自学,没几个愿意刻苦地拜师学习、磨练技术,功夫自然不到家。一来做得‘咪咪摸摸’,二来画功太差,难成大器。纹身做得好没有捷径,只能靠努力。”老一辈的手艺,是一辈子的坚持。
文青派纹身 写实地说故事
近年兴起小清新、文青系的纹身风格,纹身的选择不再是“左青龙右白虎”,而是可以更个性化。如果一幅画能展现画师的性格和想法,那纹身师的作品亦透露了他的故事,在成为纹身师之前,他们更是用图案展现自己及别人个性的画师。张希敏(Mirmanda)两年半前自荐入行,一开始是纹韩系小清新的小花小草,后来渐渐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写实画风结合平面设计的几何元素,画出不一样的“文青风”。自己兴趣加上父母的栽培,她从小喜欢画画,大学更到美国修读Fine Arts。完成学业后回港从事广告,做了几年却发现画画才是自己兴趣所在。“纹身可结合画画和平面设计,自己的作品可以在别人身上保留一辈子,是很有成功感的事。”
Mirmanda的作品偏向写实风格,画的多数是自然景物,山、树、动物等,她采用把阴影逐点逐点画上去的画法,这种幼线条、仔细的Dotwork是她的特色,给人一种清新细腻的感觉,亦减去一点粗线条的杀气,说不上是韩系小清新,反而像素描。“我一开始入行时是做小清新的,慢慢掌握到技巧后,图案愈做愈大及愈做愈真时,我不想再被定型为小清新。小清新可能是韩式幼线,勾一个框,但内里欠缺细节,不能保存很久,我想做些有细节有含意的,比较耐看。我宁愿被说是文青系,因为每幅画背后都有故事,小清新很多是小花,没什么意思。”她笑说。
每一笔都花尽力气
纹身的图案设计相当重要,一不小心就会从“型”堕进“MK”的界别, 她坦言有时候客人自己带来的图,尤其是字体很容易有“MK”味,她会改成更耐看及适合他们的图案。“通常我不会直接使用客人带来的字体,例如Gothic这种就很‘MK’,又比如画蝴蝶都有两种画法,我会画得较写实自然,线和阴影逐点点上去。” Mirmanda会根据客人的故事或意念,重新设计图案。“通常纹身都有原因有故事,或者想纪念某件事。我想把它变得独一无二,至少出街不会‘撞图’。有时客人自己想做的图可能不是最适合他,我会帮他们重新设计,始终自己有学习过这方面的东西,美感会比较好,希望可以用最美的手法把他们的想法呈现出来,保存一辈子。”看纹身师眼明手快,一个看似复杂的图案他们半小时便完成,但原来过程非眼见这么简单。纹身亦是画画的一种,但原来两者最大分别在于所需的气力。
“纹身要花多很多力,每一笔都要用全身的力去撑开客人的皮肤才能纹,尤其是如果纹的位置皮肤比较有弹性的话,就会很累。画在纸上的话,轻轻力上色都会上到,但纹身要逐笔慢慢来,很慢动作,把画画整个动作再拉长,但用更多的力。”Mirmanda认为工时和以前做广告差不多,“放工后仍要画图,每天大概做10小时,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东西,而且纹了上身如果客人喜欢我亦会很开心。以前我是客人的一双手,现在是做回自己想做的事,自己画自己设计的图,满足感很大。”
年轻人的三个“怕”
纹身近年愈来愈流行,身边不少年轻朋友亦兴起纹身的念头,纹身似乎已由从前的非主流慢慢变成主流文化。但相信当不少人打算纹身之时都会有三个“怕”:一是怕后悔;二是怕图案不好看;三是怕父母。Mirmanda从十多岁开始有第一个纹身,慢慢“炸”了整只右手手臂,现在更当上纹身师,父母不但不反对而且十分支持,认为纹身亦是画画的一种。“他们从小时候就栽培我画画,所以关于画画的东西他们都很支持,他们亦把纹身当是艺术来看待。”
来找她纹身的人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不少都是第一次纹身,甚至有人把父母亦介绍来找她纹身,“曾有读大学的女孩子来纹身,之后她爸妈都来了,先是妈妈来纹了两三次,纹蝴蝶和花,前几天爸爸也来了,纹了葫芦加对翼,在天上飞。也有另一个客人的父母两个都来纹女儿的名字,一个纹中文单字,一个用画来表达,我问他为什么想来纹身,他说:‘无啊,支持吓个囡。’他想了解女儿在做什么,尝试那种感觉。”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