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五部曾受热议的香港独立电影
撰文: 彭崇杰
出版:更新:
《十年》上映了一个多月,票房冲破300万,成为了香港最卖座的独立电影。香港独立电影在过去十多年来有不少具话题性、口碑满载的作品,虽然票房数字难以跟电影工业的出品相提并论,但却往往能在社会发挥影响力。而独立电影的意义也正在于此,电影人拍自己真正关心的故事、拍那些构思很独特却无法落实的故事,为观众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这里罗列了5部具话题性或有重要意义的香港独立电影,回看当时它们是怎样回应社会、影响社会。
《香港制造》(1997)
《忧忧愁愁的走了》(1998)
提起独立电影,不能不提崔允信,他更是推广和发行本地独立电影的团体影意志的创办人。崔允信也是一名导演,他的首部作品《忧忧愁愁的走了》虽不是什么票房奇葩,但其参照Dogme 95的拍摄手法和余文乐初登银幕的青涩形象,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影片透过几个发生在不同地域的故事,展现了一些主权移交前后的社会文化现象,和《香港制造》一样都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后九七”时代电影。
《平安米》(2003)
专注拍摄纪录片的香港导演不多,张虹是其中一个。她最早期的几部长片,包括《中学》、《平安米》等,都暴露了香港社会的种种问题,《平安米》更曾得过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公开组金奖。《中学》谈的是教育制度,而《平安米》就记录了2002年长者在一次盂兰节派米活动轮候“平安米”的混乱情况,只是放映场次并不多,没有造就什么票房奇迹,但因为纪录片真实记录了老人家的生活苦况,有相当强的感染力,当时的话题性极高。
《KJ音乐人生》(2009)
《点对点》(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