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Pixar】文化博物馆“港式动人动画”展 见证香港动画发展

撰文: 陈浚铭
出版:更新:

“彼思动画30年”展览现正于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以Pixar动画里所展现的亲情和友情为主题。为了配合这个展览的主题,文化博物馆内同期举办“港式动人动画”展览,参展漫画家包括早前在日本夺得“第十九届DigiCon6 Asia 大赏评审特别奖”的江记,他与另外12个本地动画创作单位向观众展示近十年香港动画的成就和展望。

是次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香港艺术中心联合主办,香港文化博物馆与动漫基地共同筹划。展览除了展出13个本地动画创作单位的动画作品之外,还有他们的访问片段,由创作人亲自诉说作品的创作理念、风格和特色,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即使本身对动画不甚了解的人亦可以透过这些片段增加对动画的认识,从而更了解本地动画在香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萤幕会播放参展动画创作人的访问片段(相片由香港艺术中心提供)

本土动画里的亲情与友情

展览为了呼应彼思展览的“家庭”和“友情”两个主题,同样展出了一些以这两个主题为中心思想的本地动画短片,这里就简单地介绍其中两套作品:陈宇峰的《妈妈出世了》以及黄炳的《忧郁鼻》。

陈宇峰的《妈妈出世了》曾于第十一届“ifva独立短片及影像媒体比赛”动画组取得了金奖,作品主要讲述一对姊弟的母亲遇到了车祸并且一直在医院处于昏迷状态,然后有一天她终于醒了,却似乎失去了记忆,行为也变得像个小孩子般……故事当中穿插了不少两姊弟和母亲的回忆片段,动画名称的“妈”和“妈”就是故意写成两种字体,代表回忆中的母亲以及遇到意外之后的母亲。根据陈宇峰本人所说,他的母亲于2006年的时候不幸中风,父亲轻生,两件事令他的内心极度压抑,《妈妈出世了》就是他通过和母亲相处的回忆所创作出来的动画,当中满载了他对母亲的感情,是一套相当能够表现出“亲情”这个主题的作品。

《妈妈出世了 》的片段(图片由香港艺术中心提供)

黄炳的《忧郁鼻 》亦曾取得第九届“香港流动影片节”的金奖。影片的长度较短,主要讲述主角是一个十分孤僻的人,很少和朋友联络,然而他的鼻子却于某一天神奇地会说话,自此他就只和自己的鼻子做朋友。然而,他的鼻子也逐渐地远离他,直至他再也见不到鼻子之后,他就完全断绝了社交生活。一般人都会认为那些孤独的人很惨、很可怜,会把这类人标签为有问题的人,然而《忧郁鼻 》的主角只是因为自己不喜欢社交生活才选择孤独,他在最后也十分享受孤独的生活,黄炳就是透过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讽刺现代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待现代人眼中的“友情”。

《忧郁鼻》的片段(图片由香港艺术中心提供)

展览部分场地相片:

香港艺术中心推动本土动画发展 本土动漫是香港的文化产物

香港艺术中心一直相当著力增加动画在香港的文化影响力。1993年的时候,它曾经举办《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影展;1995年起旗下的“ifva独立短片及影像媒体比赛”增设动画组,给予有志于动画界发展的新人追寻梦想的机会;2005年起开展首个动画创作计划“i-city”,集合多个不同风格的年轻动画人所创作的作品,让这些创作人透过动画去表述心中的理念;2006年获民政事务局资助,开展为期一年的“漫画工地”计划,以工作坊、展览和分享会等形式展示香港漫画的特色,同时亦给予香港漫画家有机会和海外不同的漫画家交流,计划当中还制作了有关香港动画历史的纪录片《星光动画心》;2013年旗下位于湾仔的《动漫基地》正式开始启用,经常举办有不同的展览、分享会和工作坊等活动推广香港动漫业,更不时会有一些动画户外放映会。

动漫基地于今年年头曾经举办《老夫子》展览(香港艺术中心网页)

动漫不只是娱乐,同时也是表现出一个地方的文化艺术形式。日本动漫和美国动漫拥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它们都代表了日本和美国两个地方不同的文化。香港有属于自己一套的文化,本地的动画人也着力于透过动漫表现出香港的文化,今次有份参展的江记就在他的《离骚幻觉》中充分表现出香港中西融合的独有文化。香港艺术中心一直努力推广本地动漫,本地的创作人亦努力做出属于香港的动漫,身为香港人更应该支持这些代表了本地文化的动漫。

13个参展动画创作单位的作品图片:

+6

“港式动人动画:2007年至2017年香港动画发展”展览

日期:2017年11月18日 - 2018年5月3日地点:香港文化博物馆一楼聚贤厅票价:免费

放映时间:逢星期一、三、五:10:30am-11:30am;2:30pm-3:30pm逢星期日及公众假期:2ppm-3pm;5:30pm-6:30pm

放映地点:香港文化博物馆一楼剧院

更多详情可到香港艺术中心网页以及香港文化博物馆网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