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旅店】颓废 v.s. 禅意 旧厂房改建成民宿体现北京历史感

撰文: 谢欣慧
出版:更新:

“物极必反”这四个字或许亦适用于城市发展。北京自改革开放以来急速发展,拆掉不少旧建筑,连同城市中的历史与脉络一起抹去。古老建筑所剩无几,除了大喊保育,其实早已有不少改建计划实行或落成,不但将旧建筑翻新,更赋予它们新生命、新意义。今次介绍一家位于北京的民宿旅店,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位于北京的“后院驿站”民宿,前身是家具厂房。(Grand Wisdom)
+1

民宿位于北京后花园风景区附近的后白虎涧村,原址为北京惠伦家具厂,是一栋共有两层,属于上世纪80年代典型夹杂著水泥与钢材的红砖建筑。建筑的下层是六间员工宿舍,上层东西两边各有一个露台,中间为木门与木雕展厅,两层之间以一条在外的楼梯相连。

改造前一片颓垣败瓦。(Grand Wisdom)

这幢建筑最终决定改建成民宿旅店,并以“微度假”作为计划的定位。惟建筑在改造前被荒废多年,内部杂乱无章,加上建筑坐南朝北,而南侧没有采光,房间内阴暗潮湿,都是设计师CCDI卝智室内设计在改造时面对的困难。为了保育历史建筑与融合周边的自然环境,设计师最终以“在地主义”作为整个设计的概念。

建筑的北侧加建了入户花园。(Grand Wisdom)

“在地主义”是指建筑形态能融入周边环境,而非标奇立异,同时取材于当地。建筑本身的红砖外观质感与色调天然,跟附近的自然环境与区内的乡郊气息十分搭调,因此设计师完全保留了建筑的外观与结构,只在南侧开一度镀膜玻璃高窗,解决采光问题之余,亦保持了房间的私密度。北侧又增设了入户花园,营造美丽的窗景。

建筑外的花岗岩石本来堆在一起,设计师最终利用它们塑造建筑外围的美丽园景。(Grand Wisdom)
东侧的第一间房间被改建为大堂。(Grand Wisdom)

此外,建筑外的公共区域本堆放了近千块西山花岗岩,感觉颓废,最后设计师想到将花岗岩原料堆砌成“山”,砂石回填为“水”,塑造成别具禅意的园景。纵然需要的人力物力不少,却能贯彻“在地主义”的理念,利用在地素材营造与周边环境互相协调的氛围。

大堂内的设计摩登时尚。(Grand Wisdom)
大堂与楼上的露台连成同一用途。(Grand Wisdom)

在室内设计方面,设计师将六间细小员工房间的空间重新规划。先将东侧第一间房改造为民宿的大堂,与楼上东侧的露台连在一起,作为接待、同餐及娱乐等功能。而剩下的五间房被改建为三间,并将楼上楼下打通,变成了三间可容纳三至四人的家庭房间,睡房在上,起居空间在下。

睡房设计。(Grand Wisdom)
楼下是起居空间。(Grand Wisdom)

整个空间设计以轻工业风为主调,用上大量纹理粗犷的原木、质感原始的水泥和温暖的竹材等。当中所有客房的洗手盆更用上西山的花岗岩石打磨制成,质感天然,更完美配合建筑本身的风格。为了配合建筑的古老风貌,设计师又用上西山林地的木段制成楼梯上悬挂的吊灯,又以老房拆除下来的瓦片制成门牌,将旧建材与旧建筑一起重生。

以花岗岩石打造洗手盆。(Grand Wisdom)
自然的竹材予人感觉放松温暖。(Grand Wisdom)
+6

后院驿站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后白虎涧村梨园巷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