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谈的那场恋爱》并非恋爱:能成《笔友》总带著爱 |林纶诗
早前看到叶伟信谈自己的作品,说《朱丽叶与梁山伯》不是爱情故事,不只副导演和其他编剧不明白,连我这个超级影迷也大叫:这样也不是爱情?唔系吓嘛?
文:林纶诗 |原题:如果《我谈的那场恋爱》不是一场恋爱-- 能成为《笔友》总带著爱
叶导说,两个什么也没有的人相遇、扶持、同病相怜,不是爱情,也不需要是爱情。这份感觉,我在看《我谈的那场恋爱》终于明白——余笑琴 (吴君如饰) 和少年 (MC饰) 之间不是爱情也不是骗案,这段关系的本质是——“同样没有紧急联络人”的两个人,在人生某一点,相遇扶持并拯救了对方,少年表面上给了她日常的关心,实际上是给了她一个疗愈的机会。余也因为让少年掌握了自己的情绪,令他的人生多了价值。
少年因为知道她喜欢札幌,便约她去了,动机是二人的约会,却成为她回到过去的机遇。她喜欢札幌,是因为和老公去过,在那里,他发现了死去的老公最后最念挂什么——是会开心地向他掷花,有喜怒哀乐的她。
在跟少年隔空对话,因为没有见面,因为对方是陌生人,反而毫无保留地尽诉心底话。究竟当年跟老公,为何不可以?为何天天相见,也不知何时变得见外,何时变得不再沟通了。即时文字短讯带给我们,是错误的期望、无尽的等待,还是——深入、开放、坦诚的沟通?
如今地球上十岁至七十岁的人,都经历过大大小小不同的即时文短讯体验,电邮(相较书信的速度)、短讯(SMS)、现在各类型的通讯软件 (whatsapp、messaging、signal等等),给我们的是解救寂寞的灵药,还是更多的寂寞? 电影有描写到短讯的精要日常——早晚各一句问候、回到家时也会说一声“我回到家了”、但也描绘了文字交流以外的真相——指尖打著“我很好”,看著萤幕的眼却不断涌出泪水。电影主题曲《笔友》有这样的一句歌词:没有实相的 信就有。
这一句,描述了几代人短讯的真相,甚至随之所受影响的人际关系实相。
//愿你安好 愿我也安好
若没法一起 却感受到
最简单的美好
但愿你听到 命运却偏触不到
愿你找到 情信那初稿
缘份那地图 画下你的瀑布
无人能找到 你与我知道|
梦里散落过的 看到
世界已颠倒 与你来一舖
殊途同一步 在手机中共舞
放弃世上每种俗套
你我各自重组//
(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