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七月】吴清友的诚品时代,让书店变成真正的生活场所
7月18日,传来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骤然离世的消息,震动了文化圈子,无论两岸三地,网络文章一篇篇贴出,纷纷回顾这位台湾近代的“文化巨人”如何开创了一个书店王国,以致一手改变了大中华书店业的生态模式。
但是作为读者,一个爱书的人,更贴身的感受大抵是,诚品如何在这20多年间让大众爱上泡书店,叫人从阅读发现到更多周边的生活乐趣,而且在印刷业愈益低迷的时代,仍教人想踏进书店之中,重新拿起一本书细读。很多人以商业赚钱的角度去看诚品的经营,没有对错;但无可否认,吴清友将书店变成了一个再三回味的空间,一个真正的生活场所。
图片:诚品、网络图片
近10年间,单是台湾的实体书店就减少了1,000多家,网络世代来势汹汹,大众变得不爱读书,但诚品店内却总是人来人往。这个怪现象背后是一个有趣的趋势:人们喜欢流连书店,也许并非全然为了书。他们在漂亮的书店拍照打卡,在书店吸收最新的文具杂货行情,在书店附设的咖啡店喝咖啡,在书店寻找对应的文化圈子及活动资讯,甚至愿意漫无目的,在书店打发一整天的假日时光,且甚是享受。这种生活型态,在近年可谓变得十分普遍。来去书店的人背景各异,但自会懂得对号入座,在各种元素中找到他们的生活喜好及所需。书店真正变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书店是阅读、社交、消费
这些转变都发生在这2、30年间。日本的茑屋书店走出运行多年的连锁模式,将2012年开幕的代官山茑屋定位为多方面的文化消闲场所,一个以阅读为中心的生活消费系统,令一间书店成为了世界性的焦点和话题。Page One在倒闭前亦曾朝着这方向进发,在尖沙咀商场租下巨舖,以华丽古典的装潢营造阅读气氛,甚至卖起各式从前少见的家品、厨具。5年前诚品进驻香港希慎广场,却将这些元素更细致而有系统地带到香港人面前,3层高合共4万平方呎,超过10万藏书,设有讲堂、餐厅、文具部,也兼卖精致的时尚饰物与家品,但对于真正想读书的人,最吸引是店内的舒适感,书架之间的座椅,恰到好处的柔和光线,令打书钉也变成一种享受。惟受限于香港的环境条件,栖身于大商场的诚品书店,却似乎也丢失了一点温度和个性。
然而,回望吴清友在80年代就以“阅读空间”概念来打造书店,在整个亚洲来说仍是相当超前。第一家诚品在1989年3月面世,店址位于租金高昂的仁爱路四段圆环边,占地超过7,000平方呎,摆满人文、艺术、建筑、摄影的书籍,书店还附设画廊,不难看出吴清友本人的爱好。
店子铺着原木地板,开放式木质书架,细籐座椅,还飘放着古典音乐,一片祥和的儒雅气息中又夹杂翠绿的盆栽,推门进来的人无一不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的书店空间,对于阅读文化一向浓厚的台湾,也显得别树一帜。但吴清友相信,办书店就应该要办一家这样的。不止书目要有个性,就算是空手而回的客人,也可以在逛书店的过程中,找到心灵的满足与精神生活的提升。这想法,在坊间只专注“将书卖出”的传统书店之中,显得特别有意思。
书店可以只是卖书卖纸卖文具的商店,他(吴清友)却把它做成生活的美学、文化的指标,和对心灵境界的坚持。
卖书 也先要令人爱上阅读
也许与吴清友的商人背景有关,他看事情总会比人看得更开阔全面一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39岁那年动完一场大手术,令他觉得人生要做点更有意义的事。也因为那几年他读了大量书籍,在书本中找到丰沛的精神生活,他觉得人与书,有一种切不断的关系。他在“鼓励阅读”的想法下开创诚品,但他深信要令书本感染人,还得提供一个让人停留的阅读空间,一个真正使人享受阅读的场所。所以打从一开始,他就特别重视“逛书店”的体验本身,这一点在早期的诚品书店尤其明显。
在90年代,全台湾的诚品分店已超过50家,却能够每一家都保有自己的特色,吴清友甚至在1999年开创了24小时的书店营业模式,呼应城市人的生活节奏。吴清友对空间的态度还特别慷慨,诚品的书店动辄两、三层高,体现大是美的空间理念,因为他认为缺乏空间,也就难以容下什么体验。走进诚品,就是这些有形无形的元素,凑合成吸引爱书人的人文氛围。
连锁不等同复制
吴清友随后能够进一步将书店与生活现场紧密结合,还要归功于主理过近40间诚品的建筑师,陈瑞宪。他为诚品设计的第一家书店,是在台北的中山北路上。那家书店的前身是一间幼稚园,高4层,陈瑞宪最先留意到的是店舖外围的老树,他提议宁愿减少书柜,也要把室内的空间让给室外那些树木,令人得到在树荫下读书的乐趣。置身于这个飘着历史感的古老街区,他想着把那间店子造成一间适合附近居民的“亲民书店”而不是一个“知识殿堂”,书店与人才不会彼此疏远。
曾经在安藤忠雄事务所工作过的陈瑞宪,似乎也根植了他的思想,总是将人、环境与空间连结成一个更紧密的整体。事实上,纵使作为一个连锁品牌,诚品却坚持以独立书店的心思去打造各家分店。这种“连锁而不复制”的商业模式,令诚品在各大书迷的心目中都有着独特的位置。书店装潢会引进所处街区以及建筑物的原有特色,书的种类也会迎合该区聚合的族群,每间书店都有鲜明的独特性。如诚品敦南店以“人文艺术阅读”为定位,店子洋溢轻松的气氛,更让人席地而坐,随意从书架取书来读;信义诚品以“国际文化”为定位,大量的外文书籍,设置日文书区、简体字馆、儿童馆等,配合欧美博物馆式的陈列空间;在年轻人聚集的西门町,就多了漫画与轻小说的图书区,以书店的个性聚合不同的群体。有一段时间,人们还会很热衷地到每一家诚品“集邮”,通过书店的门牌就代言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与消费品味。
近年,许多人诟病诚品愈来愈商业化了,在中港开设的分店愈来愈脱离本来的面貌了,去过早期诚品的人也许更不喜欢现在的诚品;然而无可否认,诚品的出现确是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对书店的想像,也让书店找到新的窗口回归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