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我的国|因邓小平一句话 胡应湘40年间在珠三角投资500亿

撰文: 彭琤琳
出版:更新:

央视旗下的“大湾区之声”近日推出一套名为《我的家我的国》的“微纪录片”,并称这是“香港青年学子追寻先辈爱国爱港的历史足迹”。

在“先行者”这一集,纪录片讲述了改革开放期间,合和实业主席胡应湘为了到深圳投资建电厂,竟抵押身家向46间银行贷款的故事。作为首批到内地投资的香港地产商,在过去四十年,胡应湘在珠三角基建上投资了超过500亿元人民币,他表示,“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希望见到中国富强”。

沙角发电厂。(影片截图/大湾区之声)

据悉,胡应湘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学习土木工程,凭借多年的经验,他认为,电力供应、运输系统、通讯设备是城市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在内地“改革开放”之初,他果断投资兴建广深高速公路、深圳火车站联检大楼、深圳皇岗口岸、沙角火力发电厂等如今被人们所熟知的基建设施。

纪录片正是从胡应湘兴建沙角火力发电厂背后的故事说起。1983年,胡应湘要到深圳建设一座发电厂,但当时不被看好。因为发电厂属于能源基础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效益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内地,这看似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计划。胡应湘在受访时说,当时很多人批评他一定不会成功,“很多的媒体,认为我是傻瓜,我也不理他。”

胡应湘有此信心,这是因为他敏锐地发现一个契机。当时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大量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学习国际上的管理经验,来加速中国内地的现代化建设。胡应湘表示,正是邓小平那一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启发了他,令他知道必须让每一个人才发挥才能。

+1

谈及兴建发电厂的初衷,胡应湘回忆称,那时合和兴建广州中国大酒店每天耗电量占了广州市2%,惟由于电力不足,要实行开三(天)停四(天)政策,令他倍感担忧,“整天停电的话经济上不去。”因此他有了兴建发电厂的想法,希望能为广东省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

1984年6月,胡应湘与深圳市政府签约投资建设火力发电厂,但这份协议书提交后,却迟迟未得到北京的批文。上述纪录片指出,这或许与当时还有很多人想不通改革开放政策有关,他们认为搞经营承包和吸引外资会对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而发电厂属于国家的经济命脉。

预计开工日期已至,在最关键时候,时任广东省省长梁灵光大胆拍板,“到9月28日,如果还不能签订正式合同,就先行开工,有什么问题我负责。”记录片亦提到,如果真的出现问题,胡应湘也会血本无归。据悉,胡应湘当时为了兴建发电厂抵押了身家,向46间银行贷款,合共投资了42亿港元。最终在1985年,在沙角电厂开工不久后,北京终于表达了肯定的态度,并派了时任特区办主任谷牧跟进处理。

胡应湘接受采访时称“为民最主要”。(影片截图/大湾区之声)

1987年,沙角B电厂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电厂落成后缓解了广东的用电荒,也创造了利用外资解决内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而除了发电厂外,胡应湘在内地还投资兴建了总长达500公里的高速公路,对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的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兴建虎门大桥时,他更提出不计算利润,收回大桥兴建成本后,便移交相关政府部门管理,分毫不取,只为帮助珠三角地区配合国家发展。

胡在纪录片中称,“有机会帮助国家的事,一定要做,我是中国人,大家一起来搞(建设)。”他指出,内地的政策以国民为主,为民最重要,“这个政策对了以后,等于14亿人口同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