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繁花》重现改革开放的上海 一探传统民居石库门里弄

撰文: 林君颖
出版:更新:

王家卫新作、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剧集-《繁花》于日前发布最新预告片,由演员胡歌饰演主角阿宝。慢工出细活的王家卫,花了7年的时间慢慢打磨《繁花》,通过搭建实景、小道具如烟壳商标等细节,来营造并还原当时的上海氛围。

《繁花》讲述改革开放的上海,人人力争上游,胡歌饰演的主角阿宝还成为“宝总”。(微博@hugehkfan格格)

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道路、景点等,除了会让初来乍到的游客建构出该座城市的印象外,对于生活在此的居民来说,还承载着个人、家族的生活记忆,累积下来就成为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都市更新如何兼顾保存老建筑与创新,就显得非常重要。

上海有许多清末遗留下来的老建筑,不过今日大众熟悉的上海特色民居-“石库门里弄”与知名“石库门里弄”景点-新天地,皆是每个阶段都市更新的成果,一步步将市容变成今日所见的样貌。

上海特色民居-“石库门里弄”

“石库门里弄”的由来与1843年上海开阜有关。由于涌入大量的劳动人口,为解决居住问题,便搭建施工成本低廉、方便又快速的木板联排房。但这类木板民宅有火灾隐忧,便在原有的木板屋格局与木结构上加砖墙,这便是“石库门里弄”。房屋外观结合中式江南水乡民居,与英国排屋住宅特色,呈现中西合璧的风格。

“石库门里弄”承载很多老上海人的回忆。(维基百科)

“石库门里弄”的布局与先前的木板屋类似,十分紧凑,弄堂(街巷)狭小,不过所需的土地面积没四合院多;虽然造价高于木板屋,但成本比西洋楼低。因有用地效率高的优点,始其建筑从上海英租界延伸至整个上海,成为主要的住宅形式。

但随着抗日战争爆发许多民众涌入租界,不少石库门住户选择将住“宅隔间分租”,使居住密度大幅增加,可能一间房就住着好几户人家,住房质量严重下降。1950年后,上海市政府有想改善民宅人口密度等问题,但在“统一建造、统一分配”的体制下,导致其进展有限,石库门在内之旧式里弄、危棚简屋的生活环境依然很差。

保留“石库门里弄”外观的上海新天地

改革开放后,1988年中国大陆开始实施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上海才进行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于2011年被撤销、与原黄浦区合并、今已不存在的上海卢湾区,过去曾是最小的行政区。

卢湾区于1990年代初期对于区境的南北边进行旧城改造,北部摇身变为高级商业区,南部则变为住宅区。显得夹在中间、仍未改造的老旧地区格外不协调,便马上着手改建济南路以西、顺昌路以北、自忠路219弄以东、兴业路以南的太平桥地区,今日大众熟悉的上海新天地即位在此。

上海卢湾区位置图。(维基百科)

不过最初的太平桥地区改建计划,并没有保护“石库门里弄”的想法,仅遵循《文物保护法》划设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原先打算保留一大会址其余建筑全都拆除,再改建成仿古建筑商圈(类似豫园)。随着上海市规划局意识到,除了建筑物本身外,街区历史风貌也有保留的重要性,因此决定在改建过程中保留砖墙、门坊,并进行修复、改建工程。

今日漫步在新天地,像是置身在民初的上海,可以感受到租界时期的历史感,与里弄氛围。整个商圈的石库门、弄堂口、清水砖皆是原样保存。但只要走进建筑内部,其装潢又非常现代,完全改变了石库门里弄原有的民宅性质。

新天地意外造就新的“石库门里弄”,改建时对于建材的保存,于1990年代上海大批拆除的石库门里弄中显得一枝独秀,虽然仅保护建筑的“皮”,但也改善了上海的市容。

由于现代人偏爱的是更宽敞、舒适、独立的住宅空间,就算完整保留“石库门里弄”建筑,人们也不愿再回到过去,十几个人共享厨房、洗手间、晾衣绳。随着都市更新、旧城改建的过程中,很多因老建筑构造而诞生邻里关系、生活方式等“看不见”的文化,便随着房屋拆除、人们生活习惯改变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