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2019】陆媒介绍千年猪形酒具饰物 玉猪龙被指是中华龙本源
猪年来到,内地传媒都报道各种与“猪”相关的新闻,其中《科技日报》2月7日就介绍以“猪”作造型的出土文物,以及相关考古遗址,从而简述中国近万年的“养猪史”。
报道引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科技中心副研究员吕鹏,他提到在河姆渡遗址,除了有陶猪,出土陶钵上也有猪纹形象,而河姆渡文化则距今5300至7000年。至于河姆渡出土的猪骨属家猪,配合文物图像可推断当时猪只模样:脑袋较大、吻部突出、鬃毛明显,仍然保留著较多的野猪形态。
吕鹏又指遗址有用小木桩围成的“套圈”遗迹,疑似是与圈养家畜幼崽有关。另外陶钵上的家猪与水稻图像并列,反映原始农业与养猪的关系。
以猪为造型的酒具非常少见
实则在古代日常用具之中,不乏看到以猪为灵感的造型设计,例如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商代晚期青铜猪形卣”。卣,是一种用来盛酒的器皿,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其外观多为圆形、椭圆形。以猪为造型的非常少见,因此这件青铜猪卣显得尤为珍贵。
这件猪卣由两个相背的猪首合而为一,形成丰满器身,然而器盖已不复存在。其口部并非直立,而与器身为同一弧度,专家推测器盖与器身扣合后,酒具当为浑然一体。
“玉猪龙”为红山文化常见玉器
除了日常用品,猪的形象亦见于与祭祀崇拜相关的装饰品,如报道引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袁靖,他便介绍出土于内蒙的“玉猪龙”,该文物来自大约6000年前红山文化:“这件器物呈猪首蛇身,身体蜷曲环绕,但头尾间留有空隙,玉猪龙的背部有一供系挂的穿孔,应是一种挂饰。”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群中非常典型的器类之一。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刘国祥则指出,红山文化中期以后,干旱是困扰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祈雨和祈求丰收成为祭祀典礼的重要主题,崇龙礼俗亦于焉发展:“红山文化玉猪龙对商、西周、东周时期蜷体玉龙的造型产生了直接影响,应为中华龙的本源,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