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故障】交通瘫痪政府有责? 莫乃光:开放实时数据减低影响

撰文: 王淑君
出版:更新:
周一傍晚有大批市民在观塘站受事故影响,人潮挤满车站。(资料图片/王译扬摄)
有网民在Facebook指责月台的乘客仍要逼入车厢。(网上撷图)

港铁观塘线昨天(4月10日)因供电故障,在繁忙时间一度暂停列车服务,致月台上堆满未知发生事故的乘客,接驳巴士最多达千人轮候。就事故影响,东九龙走廊、观塘绕道和龙翔道也严重挤塞,东九龙的交通状况几近瘫痪。

如果昨天的事故发生时,大家的手机收到即时通报及道路的实时情况,甚至你的手机已能提供当时最快捷的回家路线和所需时间,那么站在月台上的乘客就可能不会盲目地冲进车厢,又或者受影响人士也不需要拖着疲惫的身驱坐在巴士上,反复地祈求龙翔道的车龙向前移动。

想像一下,要是香港能发展成“智慧城市”,政府便能能透过实时资讯和数据立即分析,在事故一发生起便即时及有弹性地更改道路规划,纾缓交通;长远则能按市民的道路使用习惯数据和道路的承载力,就整个城市的交通设计作规划,从此告别塞车。这样的愿景说是美好,然而事实却告诉大家,一切现仍只属空谈,资讯科技界立法会议员莫乃光更直指政府盲信“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令各部门的合作和行动力不足,使香港离发展成“智慧城市”的目标仍是遥遥无期。

立法会议员(资讯科技界)莫乃光(资料图片)

莫乃光指,“智慧城市”并非应对事故的“万能药”,“不是指发展成智慧城市便不会再有意外事故发生,而是当有意外发生时,大家会更懂得去应对,把坏影响降低”。

伦敦地铁用智能卡收集大数据 推测客运量

参考外国的做法,在今日(4月11日)于会展举行的“互联网经济峰会”(IES)中,伦敦大学学院高级空间规划分析中心主席Michael Batty教授以伦敦地铁(TFL)为例,分享英国作为“智慧城市”的大数据收集和应用。英国与香港的情况类近,使用智能卡Oyster Card付车费,伦敦政府便利用读卡器收集市民乘车习惯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了解地铁的客运承载量。她又指,伦敦政府就是利用这些数据去想办法纾缓rush hour的繁忙交通,甚至用以推断2012年举办奥运会时,伦敦地铁是否能承受骤升的庞大客运量。

Batty教授又强调:“规划是会过时,而城市是24小时流动的,每时每刻都充满变化。”政府收集了大数据,再由公众共同参与、理解、建构,从而推测和评估城市的状况,才能追得上时代的脉搏。

智慧城市不是容不下错误,而是要在事故发生时有最聪目的处理方法,Michael Batty所分享的伦敦铁路运作方法,就是一个值得香港参考的例子。 (大会提供)
伦敦地铁出名古旧,路线又复杂,有什么仍值得香港学习?(StockSnap)

莫乃光:故障多才更需开放数据!

伦敦地铁出名老旧,故障频繁,为何仍能成为香港的学习对象?莫乃光直言:“就是故障多才需要立即通报,要让市民即时了解交通情况,上网可以看到实时影像,手机又可以分析回家路线和所需时间。多了资讯可以有助大家下正确的决定,可能食完晚餐才回家更好!”

他今日亦在IES上炮轰政府没有行动力,他说:“想在灯柱上安装感应器收集数据,原来灯柱的设计是不能作为发射站。这个其实是科技能解决的问题,但政府答完就再没跟进。”而港大城市规划及设计系叶嘉安教授在会上也指出,香港科技发展成熟,却在“智慧城市”的发展堕后,故政府目标不应只追赶邻近城市,更应该立志发展为楷模。

政府盲信“循序渐进” 成发展“路障”

莫乃光再指出,政府官员“坚持循序渐进的模式”反窒碍香港成为智慧城市,他举例上月运房局公布,将逐步在本港7条隧道推行“停车拍卡”电子缴费服务,但“停车拍卡”的模式一来不能有效纾缓繁忙隧道的挤塞情况,二来外国已发展手机支付等更顺畅的缴费方式。“政府觉得现在用iPhone 2,下一部就要用iPhone 3,无视世界已在用iPhone 7。”他比喻说。

本港有95%市民习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因此政府及大型机构对突发事故的应变和事前的规划均非常重要。在每人手执一部手机,流动网络正迈向5G的数码时代,市民何时才能享受“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