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就是创业伙伴 中大创新精神强调传承协作

撰文: 文耀伦
出版:更新:

人对,事情就对。
要令自己创办的事业顺利营运下去,除靠公司团队上下一心外,外界的协助亦是不可或缺:家人的精神支持、投资者的资金、创业机构提供的科技支援,皆可成为创业者坚持下去的动力,而对部分于大专院教毕业的学生来说,同校校友更可能是别处难求的创业伙伴。

中大近年积极宣扬创业教育精神,期待学生就算无意创业,亦能对营商及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资料图片)

为协助校方于校内宣扬创业精神,加上适逢踏入银熺,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于日前特别举办传媒分享会,由学院教授联同3位院系校友分享有关创业与校方支援的种种。中大早已有著一股浓厚的创业风气,而4位代表更认为校友支援亦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令他们的创业过程充满团体精神,而非单打独斗。

拥有丰富创业及营商经验的Alan,在支持校友时亦身体力行,如他所穿的西装品牌,便是由大学师弟所创办的。(文耀伦摄)

要评价一次创业的成败,可从盈亏、市场占有率及意念创新程度等方面作考虑,但对港科研有限公司创办人,毕业于2004年的林晓锋(Alan)来说,创业其实更是一次自我修练,并是让人成长的加速器。“当一间企业的CXO,要兼顾包括CEO、CTO与CMO等的所有事业,当中要学习有关公司横向及纵向发展的事情,亦能扩阔人脉,就算创业最后失败了,也一定会获得有关经验,而且创业的附加价值亦很高,就算在日后求职时,亦因有著相关经验而较易争取理想职位;但在大企业当一个management trainer(见习行政人员),1年后也只会是担任同一职位。”

回想当日的创业过程,他笑指校方现今提供的支援实在不少,然而无奈的是,现今产品的生命周期短,致令创业的难度亦愈来愈高。他指现今创业就是99死1生:在10间公司里,只有1间能支撑到第5年;10间这样的公司,又只有1间能度过另一个5年,不过他补充指,现今时代已成“人人志在四方”,所以拥有不少相关经验的他,亦愿意为有志创业的师弟妹提供援助。“有一位师弟曾向我提出3次创业方案,但皆被我打了回头。我跟他说,创业就是要‘寻找痛点’,而不是只做些比现有东西更漂亮的事情,并建议他不妨就传统裁缝与国内制衣工厂之间寻找联合发展的机会,结果他终创出自己的西装品牌,我现在的西装都是找他订制的。”

黄锦辉教授(右)与3位来自中大工程学院的校友一同分享创业及校方推行相关教育的种种。(文耀伦摄)

中大工程学院外务副院长黄锦辉教授表示,学院自于25年前创办以来,院系同学选择创业及成功的比率算是高,不过无论是任何学系的同事皆有学习创业知识的必要,因此校方将已计划于2017至2018学年起正式开办有关创业教育的副修课程,让所有同学皆有学习营商的机会,亦可趁早认定自己是否有兴趣及能力走上创业路途,而他有在工程学院内开办单元课程教授创业及技术转型的知识,以协助院系同学将学术成果转换成符合市场所需的产品。

他亦强调,院系同学以往在实习时,多会选择到大企业工作,不过近年不少人都愿意到创企公司实习,甚至是到校友的公司工作,而来自不同行业的校友亦乐意彼此提供协助,此为中大校友创业的其中一个好处。Alan亦补充指中大的校友传承基金已筹得300多万港元,资金除用于举办创业日等活动外,他亦期望基金日后能支助校友的创新业务,好让他们在挑战连连间亦获一点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