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金培达.上】自《星愿》开始 9夺金像奖:廿年嚟都唔够瞓
由《如果爱》、《忘不了》、《七月与安生》到今年的《大乐师为爱配乐》,本地资深音乐人金培达多次为香港电影创作原作音乐,并已9次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中获颁殊荣。
以创作音乐为业,似是一份很浪漫的工作,但金培达却说过程其实是沉闷非常,而且每每要赶于限期先交货,更笑言“唔够瞓”已是行内的既有文化!
有人曾说“配乐是电影的心脏与灵魂”,然而观众很多时都只顾及眼球刺激,忽略了配乐其实在不知不觉间已在牵动自己的情绪,金培达甚至形容自己的工作是“为电影制造弦外之音,提及剧本亦没有写上的情绪。”
当个电影配乐师,似是很浪漫的工作吧,但金培达却对记者说:“其实我们的工作是很沉闷的。”当头棒喝,脑内的画面都飞散,“因为我们要不停重复看这些场景,再想音乐的节奏,写了数十秒的音乐,然后便陷入闭塞的状态,只好休息一下。一天便是这样反复经历‘闭塞,再工作’的状态。”
1年平均为3部电影创作音乐,但往往因制作赶急,要在死线边缘工作,导致每次的制作时间往往少于6个星期,金培达笑说自己“廿年来都唔够瞓”,而且这也是行内的既有文化。“早上要开会、接电话,惟有晚上才工作,加上一出90分钟的电影可能只做60分钟的戏,其余时间都需要音乐,当中还有着进程。试想,平常我们一首流行曲的长度大概是3分钟,还有重复的副歌,所以现在为电影配乐是多了不少工夫。”可想而知,为电影配乐的工作量可真不少。
金培达金像奖获奖作品:
导演大晒有原因!
工作至通宵达旦,当然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认同,但金培达指当在工作中遇上争拗时,除非有违自己原则,否则作曲人很多时都需放下身段来接受导演的意见。“在工作岗位而言,导演不是拍一出电影来迁就你的音乐,而是透过你的音乐去帮助他实践。这不是因为导演很恶,只是电影这艺术的本质是这样。”
这与他以往在美国为教会作曲的工作截然不同,“宗教音乐的作用不一样,你可以说这是上帝默示,便没有人敢质疑你,但电影便不一样,因为不是你一人可作主,导演以外,在上还有监制、还有金主与市场,他们不会只跟你讨论音乐,因他们的眼光是更大的画面。”
业界要发展 只能“一部部”来
对于香港的电影作曲人难以诞生如荷李活等级数的行内巨星,金培达便这样说:“我们对电影音乐的要求仍在进步中,作曲家对自己在电影内的自身要求亦在进步中,言下之意,是我们在水准上仍未走得很远。”
他笑着解释电影中的分工就如齿轮一样,环环紧扣,有好的电影自然会出产好的音乐,“没办法,现在我们才在谈制作经费时,拨出稍微多一点资金给作曲部分。在十数年前并无这习惯,因有些导演可能认为只有音乐配衬便足够。因为大家对作曲的价值、银纸上的价值便是如此,但这并不是对与错,只是大家的习惯不同。外国那些studio从1940年代便开始电影事业,他们比我们多走了,所以难以将香港的作曲人与John Williams这些知名电影作曲人比较。”他指现时香港的电影业气候仍在改善,只能循序渐进,“不要奢望蜚声国际,要先一‘部部’来,并不是一‘步步’,是一‘部部”电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