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受访工友在暑热警告下无额外休息 前线清洁工忧被拍照投诉

撰文: 戴慧丰 翁钰辉 郑嘉惠
出版:更新:

劳工处于去年5月推出《预防工作时中暑指引》,就“香港暑热指数”制订了黄、红、黑三级工作暑热警告系统,以建议雇主调整雇员的工作安排及提供休息时间。《指引》在今年4月再次修订。工权会今(29日)公布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防暑措施的执行上仍有许多不周全的地方,例如暑热环境下休息时间设有“对冲”,雇主提供散热系统等可减少工人休息时间,敦促政府应向各行业强调基本“每两小时至少休息10至15分钟”,休息时间“只加不减”。

工权会总干事萧倩文于会前表示,就昨日有两名工友在工作期间离世,工权会深表遗憾与痛心,会尝试接触死者家属并提供协助。而其中一宗意外疑与中暑有关,工权会呼吁所有雇主在酷热天气下安排工作需做足评估、向雇员提供适当装置及减少非必要的工作安排,以保障雇员的身体健康。

工权会今(29日)公布暑热下的工作安排问卷调查结果。(翁钰辉摄)

近半受访者无每两小时10至15分钟的基本休息时间

根据劳工处《预防工作时中暑指引》,每工作2小时至少有10分钟休息;而重至极重劳动的员工,每工作2小时至少有15分钟休息。但同时列出一些可减少休息时间的情况,例如设定遮荫设施、加强空气流动/散热装置等,则可就每项措施“对冲”员工休息时间 15 分钟。

工权会认为“对冲”做法容易令人误解,导致雇主误以为提供足够数量的防暑措施就可以减少雇员的休息时间,甚至可以不用提供休息。工权会问卷调查发现工友在暑热环境下缺乏休息,44.5%受访者并无每两小时10至15分钟的基本休息时间,且逾半(53.1%)受访者在工作暑热警告生效期间并无得到额外休息时间。

工权会建议,政府应向各行业重新发出“每两小时至少休息10至15分钟”的指示,例如食环处辖下的清洁行业,除基本的每两小时 10 至 15 分钟休息时间外,亦应提供额外的休息时间,而并非专注于以不同的措施来缩减其休息时间。此外,应创建“职场主动休息文化”,向所有行业的雇主及雇员教育和推广相关指引;同时加强宣传“暑热计算机”,令雇佣双方以更方便的方式来计算应有的休息时间。

工权会干事刘家乐讲解《指引》背景。(翁钰辉摄)

工权会透过网上、街站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于6月26日至8月15日期间共访问407人,以建造及装修行业(270人)及清洁工(45人)为主。当中,有80.3%受访者知道劳工处推出的《指引》,但有51.8%受访者表示不知道雇主有否或没有制订针对暑热环境的工作指引。

近四成(38.3%)表示雇主并没有提供任何应付暑热的措施,例如提供有遮荫的休息站、设定吹风机等。工权会指,这反映指引在实际执行上仍有不足,雇主作为管理工作环境的一方,应该更为主动,提供防暑的装置、装备或措施,以消除雇员暑热工作下的风险。

近半(46.7%)受访者表示曾在暑热环境下感到不适,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 、恶心、气促及神智不清。超过九成(93.1%)受访者认为暑热环境下工作引发自身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等,应该获得工伤补偿。

+1

前线清洁工为求休息而赶工 工权会斥《指引》形同虚设

工权会在调查期间访谈清洁和建造业工人。垃圾站前线员工均表示,无论是否有暑热警告生效,休息安排按照前线工作进度决定,而非按照任何暑热政策安排。按《指引》安排下令雇主可扣减每小时的休息时数,不能保障前线员工的休息空间。而事实上,前线的工作文化令他们均以完成工作作为休息的基准,容易出现为求休息而赶工情况,反而加剧他们的工作强度。有前线清洁工反映不时会因为休息而被拍照投诉,因而在工作时不敢休息,特别是外勤员工。他们表示,上司要求他们不要在穿着制服时进入其他室内地方休息,变相减少前线员工的休息空间。

工权会表示,面对暑热工作之下,大多的休息安排均需要前线员工自行协调,或以工作完成量作为依归,工作期间休息的职场概念仍未能在前线广泛推行,无疑令《指引》形同虚设,难以达致最初希望减低热压力或中暑风险之效。

工权会建议,政府应向各行业重新发出“每两小时至少休息10至15分钟”的指示。(翁钰辉摄)

中暑致死难确立工伤 工权会倡将环境因素纳入死因报告

工权会指,现时鲜有因工中暑致死而获雇员补偿的案例,因为死亡证明书上没有清楚列明其死因与热压力的关系,很多时需要透过诉讼,并得到专家证明雇员的死因与热疾病有明确的关系,才有机会确立为因工致死。工权会建议政府从医疗层面入手,将环境因素纳入死因报告的考虑层面,令死亡雇员家属可以直接简单的途径于雇员补偿机制内追讨,而非让家属寻找因工致死的证明。

萧倩文吁加强不同行业在暑热天气下的巡查及协助

劳工处于2023年5月推出《预防工作时中暑指引》,就“香港暑热指数”制订了黄、红、黑三级工作暑热警告系统,以建议雇主调整雇员的工作安排及提供休息时间。《指引》在今年4月再次修订,劳工处将工作暑热警告与天文台的极端酷热天气特别提示挂钩,并设立最少一小时的悬挂时间,减少警告在取消后短时间重复悬挂的“弹出弹入”问题。

5月至7月底期间,向劳工处呈报的“怀疑在工作期间发生与热压力相关的工伤个案”数字为 12宗,当中没有死亡个案。另外,劳工处在期间进行约1.2万次巡查,发出约670个警告予相关持责者。当中涉及未有按《指引》为员工在工作时的热压力进行风险评估,未有储存评估记录或未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低员工在工作时中暑的风险。

萧倩文认为,劳工处的巡查较集中在建造业,因建造业较令人关注,且较易衡量其装置及装备是否合规,而其他行业如物流、运输、地产业等均有工伤纪录却遭轻视,她呼吁劳工处加强对不同行业在暑热天气下的巡查及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