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社论】实践“居住正义”要得其法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港区国安法”完成立法后,一些人“独立建国”的幻想将破灭,政治局势相信亦会逐步平稳,这对香港人来说肯定是好消息。但要长治久安,单靠法律并不足够,关键是要令生活在这个家园的人去除心中浮躁和不安,愿意在此安身立命。要实践上述宏愿,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通过经济民生改革,特别是在长期欠缺的“居住正义”上发力,让市民进可以在无后顾之忧下为事业拼搏,退可以有瓦遮头,不至于为“砖头”日夜忧虑。可惜的是,最近围绕这一议题的讨论似乎走偏了。

事缘有报道指,主管港澳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两会”上提及香港深层次问题后,中央正着手研究在大屿山以南的桂山岛填海,再参照把横琴岛部份区域租借给澳门的先例,把桂山岛租借给香港建屋,纾缓住屋困局。值得留意的是,有关构想不是突然冒来出的:早在2018年,新民党便提议在桂山岛附近填海,创造2,000公顷土地;民建联亦于今年“两会”提出在大湾区建造“香港城”,选址之一亦是桂山岛。如果中央研究租地给香港的新消息属实,或许就是受到建制政党的建议影响。

香港住屋问题严峻,政党出谋献策是应有之义,但建议中的桂山岛根本不是发展宜居新市镇的理想之地。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桂山岛为香港工人乘坐“洗头艇”寻欢作乐的“性地”,但随着赤𫚭角新机场落成和内地“扫黄”,该岛尝试转型为旅游休闲之地,但根本发展不起来,旅客人流至今依旧疏落。与此同时,桂山岛位处地震带,今年年初才发生3.5级地震,再加上防波堤时常被冲毁,显然欠缺符合城市化需要的环境条件。在此情况下,很难想像这个缺点多多的小岛,竟然会成为解决香港住屋问题的出路!

消息指中央正研究在大屿山以南的珠海桂山岛填海,租让予香港兴建房屋。(资料图片)

环境先天不足 恐好心做坏事

桂山岛的问题不只这些,更要命的是它有如流放罪犯的边陲地带,只有没常识的政客才会打其主意。桂山岛距大屿山西南约4.8公里,优点是远离香港核心地区,发展成本较低,坏处却是配套设施难以尽善尽美。在该处建立公屋,等同把基层市民“发配边疆”,欠缺起码的尊重。

居民需要工作、过群体生活、受教育,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安置就了事。事实上,由于桂山岛“人居环境”先天不足,岛上许多居民选择迁至珠海生活。这个小岛既然对内地人都欠缺吸引力,对香港人又何尝不是一样。中央在研究建制派提出的方案时,务必三思,以免好心做坏事。

类似桂山岛的反面例子其实有很多,例如2018年入伙、位处梅窝的两个新居屋项目“银河苑”和“银蔚苑”就存在交通、医疗设施短缺等问题,导致有原本在当地居住的市民眼见居屋入伙,为了避开医疗、交通负荷而选择迁走。

澄碧邨背山面海,确实可谓远离烦嚣的世外桃源,但却缺乏对外道路及基本生活配套,结果沦为被遗忘的孤岛。(资料图片)

另一例子是位处大屿山二浪湾沿岸的澄碧邨,该处由和黄发展,是一个按渡假村模式兴建的私人屋苑,背山面海,确实可谓远离烦嚣的世外桃源,但却缺乏对外道路及基本生活配套,结果沦为被遗忘的孤岛。交通与生活配套是衡量一个社区是否宜居的要素,澄碧邨空有优美环境却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即使财政负担能力高的富裕阶层亦唾弃。建议中的桂山岛发展规模与澄碧邨当然不可同日而言,但单就地理环境而言,却同样存在难以建立完善交通与生活配套的先天缺陷。

按照提出填海建议的政党估算,桂山岛来往香港核心商业区(CBD)—中环需时30至40分钟高速船程,听起来似乎便捷,但试想像,如果那里真的发展成为一个数十万人居住的大型社区,单靠海路可以满足庞大的日常通勤需求吗?更别提海路运输易受天气因素影响,难道每年台风季节总要让数十万人时而被迫与外界隔绝?

前车可鉴,我们自然担心当局会重蹈覆辙,最终无法令基层受惠。

新民党在2018年的建议:“城市规划专家们可以在此进行试验,创建一个零碳排放、零私家车的未来城市……发展新行业、建造公园以及连通居住区和商业区的水路交通。”图为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荒岛起屋欠妥 建制良心何在

如果把桂山岛填出来的土地用作短期度假,问题未必太大,但传闻中的发展计划却是用作发展公屋、安置基层市民,那就不得不以更高的标准来审视。梅窝和澄碧邨的先例表明,有关建议不可能让移居桂山岛的居民安居乐业,因为在香港现有城市格局之下,维港两岸是CBD,职居分离现象极为明显,在桂山岛建立公屋无异于迫使“边疆民众”每日付出高昂金钱和时间成本去市区上班。公屋住户本来就属弱势群体,建制派相关倡议予人“无良心”之感。

细看新民党在2018年的建议:“城市规划专家们可以在此进行试验,创建一个零碳排放、零私家车的未来城市……发展新行业、建造公园以及连通居住区和商业区的水路交通。”我们认同上述建议立意良善,只是选择发展桂山岛本身就走错了第一步。一来,填海所费不菲、浪费资源;二来,我们根本不必舍易取难,完全可以在毋须填海的情况下善用现有土地,例如可在新界建立新CBD,此举既可“拉松”城市发展布局,又可为“新界人”纾缓职居分离的问题,一举两得。

香港拥有4,400公顷农地,约四分之一由四大地产商持有,当中不少却在“晒太阳”。(资料图片)

香港条件优厚 收地夺主导权

中央研究借地建屋的消息传出后,建制派和部份市民相当雀跃,以为这就是住屋困局的出路。某程度上,这是可悲的—民生工作理应是香港的内部事务,却要“劳烦”中央出手,只会令“港人治港”沦为摆设,情况就像香港不主动就国家安全立法,最终迫使中央“代劳”,为“一国两制”带来消极影响。其实,在住屋问题上,要不是港府碌碌无为,把土地住屋“发球权”交给地产商,民生又怎会愈来愈艰困?

必须指出,香港的条件并不差,完全有能力落实“居住正义”,过程中既不需要把市民“发配边疆”,又毋须惊动中央。具体来说,与其填海造地,倒不如善用已有的土地。《香港01》一直强调香港从来不缺土地,问题是有地而不善用。香港拥有4,400公顷农地,约四分之一由四大地产商持有,当中不少却在“晒太阳”;香港还有许多闲置“丁屋”用地和“棕地”,港府绝对可以通过引用《收回土地条例》重夺土地发展的主导权。

明明香港拥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要白白浪费?还记得民建联去年9月在报章登头版广告,要求政府收地建屋,证明它知道当局有政策手段落实“居住正义”。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一以贯之鞭策政府积极收地,反而提出把基层市民“发配边疆”的馊主意,连基本的人道关怀也欠奉?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提出“两不愁、三保障”,意思是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得到保障。(资料图片)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提出“两不愁、三保障”,意思是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应当注意的是,上述言论针对的是农村,而不是条件富足的城市。可恨的是,号称国际大都会的香港竟然沦落到农村的层次。我们不希望中央借出桂山岛的慷慨会局限香港从政者的想像。

事实上,香港完全具备克服自身问题的禀赋,只是欠缺挣脱“积极不干预”教条的觉悟。只要各界认清“两不愁、三保障”对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只要建制政党不再出“屎桥”,而是催促政府大力收地,当局自可重拾对土地住屋议题的主导权,把市民特别是基层民众从居住困局中解放出来。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6月29日出版的第220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或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