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完成准大专课程 好工依旧难揾
中学毕业,智障人士的下一步会如何? 继续就读职业导向课程? 就业? 抑或被迫闲赋在家? 铠童及阿毅,两位轻度智障少年,各有不同梦想,却无法按自己兴趣继续进修。两人曾参加过由基督教香港信义会葵涌地区支援中心与理工大学合办的“准大专课程”,早前香港教育学院获利希慎基金所办的“提升准教师教导特教生能力专题计划”,他们又因而得到学习机会,但即使智障人士不断学习进修,又有多少人可以成功就业,达成理想?
铠童:唔系你哋塞嘢畀我哋,而系谂下我哋要咩!
21岁的铠童,打扮与一般少女无异,谈吐大方,上课时老师只需稍作提点,她亦能独力完成纸糊海豚,外表上绝对看不出她是一名轻度智障人士。然而,因为智障,令她失去自信及学习艺术的机会。
铠童就读中学时,曾参加过不少绘画比赛,即使对手有不少健全人士,她亦曾两度获奖。不过,她坦言中学毕业后,因自信心不足,已少有参赛。她慨叹,香港没有与艺术有关的合适课程供智障人士修读,如修读一般艺术课程,又担心自己无法如常人般吸收课程内容,加上母亲认为从事艺术工作无法养活自己,不太赞成她从事相关行业。
现时铠童正就读匡智松岭综合职业训练中心的酒店房务基础证书课程,打算将来能成为酒店房务员,自食其力。不过,小妮子未有放弃艺术梦,希望日后有机会举办一个小型艺术展,将艺术作品与众人分享,“我希望酒店同艺术双线发展,就算一样唔得,另一样都可能得。”
未能按兴趣选修职业导向课程
对于特殊教育问题,铠童指现时高中毕业后,智障学生只可选择修读职业导向课程,如修读酒店房务、餐饮、办公室助理等,却不能按个人兴趣选择其他学科,而且学位有限,不少同学高中毕业后立即投身职场,但又难以找工作,甚至连进入庇护工场也轮候了逾5年,她希望政府能多听智障人士心声,“唔系你地塞嘢畀我地,而系谂下我地要咩!”
阿毅:高中毕业后都系职业学习多,忽略我哋需要,如果政府可以增加资源畀我哋就好。
另一名轻度智障人士阿毅(19岁),高中时是校内杰出领袖,更与同学筹组学校首届学生会。高中毕业后,亦与其他同学一样,要为未来生活作准备,除就读办公室助理课程外,亦在青年中心做兼职,负责接待处、文书处理等工作,惟即将约满,未知可否继续工作。而他亦将考取保安人员许可证,只盼日后能自食其力。
轻度智障权益关注组成员立志当体育记者
阿毅平时有留意时事及体育新闻,是轻度智障权益关注组成员,去年7月,他曾代表关注组就特殊教育及就业支援问题,与教育局及劳工及福利局官员见面,希望争取制订特殊教育法的政策,如制定智障人士大专课程、修订英语科为必修科并提供外藉教师教特殊学校,并争取智障人士于庇护工场的最低工资。“高中毕业后都系职业学习多,忽略我哋需要,如果政府可以增加资源畀我哋就好。
阿毅曾立志要当个体育记者,无奈自知记者梦离他甚远,唯有不时在网上分享体育新闻,又会在facebook文字直播球赛进展,并分析形势,虽然偶有错别字,但仍俨如一位体育即时新闻记者。他从未放弃传媒梦,希望将来可修读排版课程,日后有机会从事与新闻有关的工作。
张超雄:政府未有想过智障人士就业需要
立法会议员张超雄指,政府只想到要照顾智障人士,或让较有能力者从事基层工作,未有了解他们需要,制订政策上亦没有加入新思维。现时,后高中教学只以职业导向为主,如酒店房务、办公室助理、清洁等,而庇护工场职位空缺亦不多,部份地区如旺角区,轮候庇护工场更要等9年时间,不少智障人士被迫闲赋在家。
部分智障人士有其他兴趣或专长,以铠童为例,艺术是其专长,但香港只有展能艺术会提供课程予智障人士,且偏向兴趣班模式,而非培训为主,该会亦无资助,只靠捐款维持运作,智障人士难有其他机会发展专长,最终浪费才能。张建议扩充展能艺术会服务,令课程正规化,职业训练局或社福机构亦可发展更多课程内容,令智障人士有更多机会修读不同课程。
作为家长,张超雄会以女儿的能力及兴趣为本,如她有机会工作自食其力,作为家长会感到高兴,但最终只想孩子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