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大湾区】全面盘点跨境交通便利程度 港人北上难唔难?
随著高铁香港段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再有标志性的基建启用。上回提到,交通是大湾区人员流动先决条件,而粤港两地在陆路运输方面,有不少关卡、配套上的局限仍待改善。今集会作一综合盘点,评估港人循其他交通途径北上广东省,到底是否便利。
其中,跨境基建方面随著港珠澳和高铁通车,以及莲塘口岸即将完工,暂时尚算充足,政府短期内亦没有计划增加新跨境基建。只不过基建有齐,使用上却有限制,皆因港人买高铁票行政程序有所不便,跨境价钱亦偏贵,很可能打击港人北上广东省的意愿。
政策分析──大湾区系列:
【透视大湾区】中港牌炒卖、内地车来港争议 交通壁垒碍人员流通
1. 跨境交通基建相继竣工 惟“一小时生活圈”有改善空间
尽管港珠澳和高铁两大基建拍板及建造过程不乏争议,通车日期也一再延迟,但总算能配合大湾区的推行开通;至于连接上水竹园区与深圳东部的莲塘/香园围口岸,将成为香港和深圳第7个陆路通关口岸。根据土木工程拓展处的资料,工程预料最快可在本年年底完成。
依照政府目前的说法,他们认为完成目前的工程后,跨境基建的数量暂时足够。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去年7月回复立法会议员谢伟俊的提问,表示除正在施工的项目以外,暂时并没有新的连接香港及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跨境基建工程项目。事实上,如落成已近十年的深圳湾口岸,每天车流量大约是一万多辆,和八万辆的设计容量,仍有相当距离。
只不过,新基建各有各的局限。例如莲塘口岸今年8月曾爆出欠薪工潮,受总承建商“礼顿亚洲”未如期出粮拖累,逾百名泥水工一度遭分判商勒令停工。虽然事件暂时平息,但未知会否影响工程进度。
至于高铁,虽然政府表示这是广州与香港“一小时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香港到广州南最快只须48分钟,但实际上由香港往广州南只有“不停站直达班次”才能在48分钟内到站,政府早前估算每日有9.6%前往广州的班次属直达,其余则会在福田、深圳北、虎门等地方停站。至于高铁停靠远离市区的广州南站,而不停广州市中心,也为高铁的便利程度打了一些折扣。
2. 两大跨境基建价钱被指偏贵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上月已公布大桥主桥收费站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以人民币计算),小型客车包括私家车、出租车收费为人民币150元,大型客车包括过境巴士为200元,穿梭巴士为300元,货柜车为115元,普通货车则为60元。至于一般香港市民要搭穿梭巴士前往口岸,车费据报为80港元。
高铁方面,车票以人民币定价,根据每月的实际汇率折合成港币于每月1日公布及实施。以通车首月二等座票价计算,由香港前往福田、深圳北、光明城、虎门、庆城及广州南,折算成港元为78元、86元、109元、204元、212元以及247元。
亦有传媒发现,在同一班次、同一段车程之下,由香港买直航票会比起分段买票贵很多,以香港到广州南为例,差价可达五、六十元,出现“一程多价”的情况,在开通初期,这些混乱状况仍有待改善。
总体而言,两大跨境新基建的收费,民间和政界已有声音指出偏贵。对一般市民而言,偶尔付一、两次还好,如果经常要来回粤港两地,每月费用随时“千千声”的起跳。如何在项目收支和吸引更多市民使用之间取得平衡,相当考验各地政府的智慧。
3. 买车票仍然不便
这是一个比较实务操作上的问题,但一直困扰部分在内地使用铁路服务的港人。因为之前部分内地车站并不接受回乡证扫瞄,所以在站内取票,都要用人手办理,相当麻烦,高铁通车后到底有没有更好的安排,备受关注。其实2015年起,内地多个车站已逐步支援回乡证扫瞄(大站如深圳北等都会有)。
不过最大死结,是内地电话号码问题,因为上网买内地高铁车票需要用内地电话号码认证,但由于内地电话号码要实名申请,没有内地身分证的港人,难以申请到内地电话号码卡。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8月接受访问时,亦指出内地的12306购票网站,需要内地电话号码,难以便利港人购买,正与内地商讨可否接受港人以电邮登记。如果将来可以改善,会更为便利。
4. “一卡通”覆盖粤港大部分地区 使用各地市内交通方便
港人到达大湾区其他城市后,使用各地市内交通算是方便。粤港两地早在2010年签订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中,已提出推动跨境“一卡通”,推动香港八达通卡与广东交通卡互通使用,纳入珠江三角洲交通“一卡通”规划之中。
到2012年,八达通与深圳通合作推出“互通行”二合一联名卡,于2012年开始使用,不设按金,需分别在卡内两个户口增值港元及人民币,只用于港深两地;至于同年推出的“八达通.岭南通”则涵盖粤港两地,初时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江门等一共17个城市。
随著岭南通使用范围愈来愈广,现时已有至少21个城市通用,包括深圳和东莞。所以,现时香港人北上广东省内不同城市,使用市内公共交通已算方便,基本上做到“一卡通行全省”,关键是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广,令“一卡通”更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