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三部曲】香港能否对大湾区“长期打算 充分利用”?

撰文: 赵钟维
出版:更新:

开展《香港01》的城规系列时,团队心怀一个基本问题—香港的城规路“跟住去边度”?我们希望探讨这一代的城市规划问题,也希望探讨更长远的发展问题,并且提出一些看法。我们不是专家,所以急需向专家求教。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批评香港“没有规划”,有地也不知如何运用。刘太格说,规划师要有人文学者的心,科学家的脑和艺术家的眼。究竟是什么导致香港的规划没“心”、没“脑”、没“眼”?我们可以看看其他城市的经验,有人说深圳的规划神话建构在一片空白之上—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一切也变得容易。上海开发浦东的经验则告诉我们,“怕事”是大问题,要解决城市发展深层次问题,就不可以害怕失败。具备撼动既得利益的决心,是重新上路的起点。

向新加坡、上海或深圳“取经”是否明智?我们心中确实有疑问,这三座城市都有领导意志大于一切的倾向,即中央国策对城市规划有着凌驾性作用。对香港而言,这也许并非市民大众所能接受的发展模式。另一忧虑是,我们会否过分放大了各个城市的理想一面,而没有顾及它们欠人性化的一面,误堕“隔篱饭香”的陷阱?随着采访展开,我们的担忧渐渐有所疏解。不论是新加坡、上海,还是深圳,它们的确在发展上各有盲点,但关键在于它们始终不放弃直面问题、修正错误。

在上海与深圳之行中,我们发现,规划与政策文件上的主旋律并没有完全主导、左右专家的思考。他们对外界的赞许与批评,多能一一加以分析,甚至指出外界过誉。我们在香港接触官员,听得多的是“我们做得很不错”;在内地,听得多的是“我们在哪里哪里做得不够好”。我们在香港接触规划人员,听得多的是“困难很多,不能硬碰”;在内地,听得多的是“困难很多,要集力攻坚”。由认识与解难能力两个关键环节组成的“问题意识”,决定了双方官员或规划师的高低。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前院长王富海曾在论文中提出,城市规划存在“三种问题”—非问题、伪问题、真问题,他跟我们说,城规就是针对解决真问题,然后为下一阶段发展谋理想说法,真正为“城市病”开药方。

在内地专家学者眼中,香港曾经是上海参考模仿的对象,是深圳赖以成长的核心原动力;现在,她是中国所有大城市中的例外。(资料图片 / 黄伟民摄)

在内地专家学者眼中,香港是个相对独特的城市:她曾经是上海参考模仿的对象(特别是在土地批租制度上),是深圳赖以成长的核心原动力;现在,她是中国所有大城市中的例外。思考与香港关系的发展,是中央委派所有一线城市的关键任务。香港相对严谨、公开、民主的规划程序,在他们眼中还是相当有学习价值的。当然,在关键问题上议而不决,欠缺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决心,是香港不值得追随的缺点;至于长远规划,专家都忧虑香港自我隔离式的发展,会影响城市的未来。

攻守齐下 打造城市多中心

政治合作或融合的陈腔滥调说多了,容易产生反效果,但政治及社会宣传上如何推进,才能令港人意识到时代的转变,始终是免不了的课题,也是政府责任所在。我们与专家在“务虚”面讨论不多,集中谈的是“务实”:香港在规划上急需有什么大转变。专家们都讲到了空间布局转变的重要性。王富海说,单靠中环的发展模式并不理想,最好是要在新界的西北或东北—以不损害米埔自然保护区为前提,再发展一个商业中心区,与深圳罗湖区协同发展,从而拉松城市布局。王富海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孙施文都出身于“内地规划界殿堂”—上海同济大学,师出同门。他们都建议发展沙田,利用交通网络枢纽的便捷发展成副中心。

王富海和孙施文都不约而同建议香港发展沙田,利用交通网络枢纽的便捷发展成副中心。(资料图片 / 卢翊铭摄)

对香港长远发展而言,建设副中心只能算是“守”。要“攻”,就要顺应区域发展,应对国际金融服务业的强劲需求,构建全新商业中心区。这既能协助香港疏解中环的极化压力,也能把握深圳近来的“区域转型”机遇,实为相得益彰。在深圳城规系列中曾论及,深圳对这个新中心落户前海似乎是志在必得的,香港要竞争,就须急起直追,而香港现有与计划打造的新中心各有致命伤—东九龙地处旧区,难以与大湾区发挥协调效应,东大屿则过于依赖中环,而且建设期长。

粤港澳大湾区的构想使港人喜忧参半。在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等人眼中,“香港边缘化”或“沦为二线城市”等命题都是过分忧虑。值得认真探讨的是香港如何才能加强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合作,特别是促进经济生产要素的流动,真正形成一个优势互补、良性竞争、相互尊重的大都会区。

找一个适合发展成真正第二商业中心的地方,好好规划基建与移动政商机关的时间表,是香港须展开广泛讨论与商议的要事。这事急不来—且看福田的发展,十年规划、十年建设、十年成长,一切都不能急就章,但要有一套完整、可供滚动调控的部署。

香港计划打造的东大屿都会过于依赖中环,且建设期长,能否助香港打破发展困局,仍是未知之数。(香港2030+)

香港要容下多个中心,先需确保港深间要素流动畅通。不同学者,包括反对拉松城市理论的陆铭都强调便捷要素流动的重要性。当中尤其要让“过关”便捷化,尽量缩短时间。王富海更提及,建立一些特殊区域,让深、港籍居民可以用近乎毋须通关的方式,就可以往来活动。这是否意味着撤掉深港边界?郭万达认为“隔着”就好,任何两座或多座城市之间的合作,最好还是做到相互独立下发展,并进行良性竞争,没有必要过分追求“融合”。但隔还是不隔也只能算是次要考虑,更重要,是要有一套全局发展的观念。对于港府一直未能利用深圳高速发展的机遇,好好规划包括沙头角在内的北区,沙头角区乡事委员会主席李冠洪便大为不满。

政府大众协作 务实布局

专家指出两大发展方向:一、布局应对大湾区发展,二、适度维持自主性,但不要以简单二分法看待“自主”与“融合”,必须有机地看待这个问题。前者是务实的,后者是务虚的。务实看待布局大湾区该如何做?这离不开王富海强调的“第二商业核心”布局。深圳现时有清晰的东进战略,而且似乎早就“预埋香港玩”,在东部基建规划上随时做好与香港的连接。东部发展的前景如何,王富海说他心中抱有疑问。

如何缩短“过关”时间,对香港未来与深圳等地合作发展有重要影响。(资料图片 / 李泽彤摄)

事实上,这个旨在发展“第二个深圳”的宏远计划如何推进落实仍是一个大问号。但在湾区整体布局中,除了珠江东岸的穗莞深港极强经济带外,经济发展的重心增长带还将辐射至珠江西岸的中山、珠海。随着莞番高速、虎江二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穗莞深城轨等重要基建陆续建成,东岸的经济一体融合化将加速,经济外溢或带动作用最大的受益者,将是西岸的主要城市。

就此点观察而言,选择偏西地点发展新商业中心区,能较好利用地理优势—这也是上海浦东一举而起的关键。若思考的时、空是港珠澳大桥及深中通道均已开通时的大湾区,则屯门以西的一带,正是控扼两者的重要区域。这个区域本来就有屯门西绕道的设想(机场、北大屿接驳的计划),也有十一号干线的“再”幻想,要与原有商业中心区中环之间建设一条快速连接铁路,相对于大西北或大东北此地也是较为可行之处。

若重点发展这片地区,那里原有的部分非中心区功能(特别是厌恶性功能)就需及早部署迁移,已推行近六年的《屯门40区及46区和毗连地区规划及工程研究》也需推倒重来。然而,事关香港前途命脉,若经广泛讨论后社会认为仍有实施必要的话,政府在当中更有主导协调的责任。

随着港珠澳大桥等重要基建陆续建成,经济一体融合化将加速。(视觉中国)

大湾区是险还是机,视乎港人自己的价值判断。中共建政以来,对于奉行资本主义的香港殖民政府,一直能做到“长期打算、充分利用”。今日大湾区作为国策部署,将来定然会有不少倾斜政策出现在这个区域内。香港要在这个过程中袖手旁观,还是积极参与当中,继续强化自身金融业及借机寻找新的发展增长点,既视乎主事官僚的识见,更关乎社会大众看待大湾区将引发的连串融合或合作机制时,能否放弃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香港人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务实规划未来,对大湾区发展“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上文刊载于第126期《香港01》周报(2018年8月27日)《香港要发展新中心应对大湾区》。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

【城规三部曲.深圳篇】系列相关文章:

深圳规划构建经济奇迹 香港错失了什么?深圳人多不阻高速发展 全因每五年一次规划?香港可参考深圳多中心 再造一个中央商业区吗?深圳如何医治城市病 给市民留一点绿40年前的深圳 没有钱下杀出一条血路十年规划 十年建设 打造超级中心福田看《深圳2035》如何修正执行上的错来了,就是深圳人吗?深圳另一面 城中村打破城市单一价值从推倒重建到综合整治 资本进城中村是隐性驱逐?走出城中村才是深圳人? 城市不能只有高端人才【片】金钟站逼到晕 效法深圳多城市中心有无得谂?

重温【城规三部曲.上海篇】系列相关文章:

上海坚持多中心 网络化 对香港有何启示?(上)上海坚持多中心 网络化 对香港有何启示?(下)抛下一个“怕”字 开拓浦东廿年打造另一个上海上海钉子户维权15年 城市发展为谁服务?从大拆大建到社区微更新 上海旧城新貌变奏曲中国大城市规划思维有误 专家:规划不当致城市病【片】强拆时代已经过去 土地用途更新应更人性化

重温【城规三部曲.新加坡篇】系列相关文章:

【片】点解新加坡可以人人住大屋?因为有规划三宝!新加坡土地利用的魔法——地图小不点规划大格局【专访】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香港不缺地,缺规划【专访】刘太格谈短期规划:再多火鸡也不会变孔雀【专访】伍美琴新加坡取经:环境体现人人活得有尊严千呎组屋售百多万 星洲学者:政府无偿为民安居新加坡组屋模式是出路?香港学者:置业非唯一选择星民间团体推动“参与式规划”:每个居民都是专家香港民间规划方案屡触礁 推动变革建立互信组屋设计以人为本 刘太格:一扇门一面墙都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