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案.政策分析】传财爷派“利市” 觅“利市封”成头痛问题

撰文: 凌昕
出版:更新: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将在下周三(2月28日)公布,公众关注的其中一个焦点,固然是政府会否如2011年般“现兜兜”派钱。虽然消息指,政府不会人人派钱,不过一些特定群体,例如长者、低收入人士等,却可能收到“利市”,上限二千元。
讲到派钱,相信不少人会FF收到钱后如何花,却少有人想到如何派钱的问题。而根据2011年的惨痛教训,派钱的方式很可能成为另一波争议的源头,关键是其行政成本和复杂程度相当惊人。情况就如政府要派“利市”,单是买“利市封”的成本已所费不菲。

政府不愿派现金,或因不想重演曾俊华派钱的不愉快回忆。(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政圈风声】预算案不全民派钱 传向特定人士派利市 上限二千元

“派钱”行政问题复杂 市民高兴公仆愁爆

政客口号式要求政府“派钱”可谓零成本,口水花几多有几多,更可抢fo搏见报,一旦“成功争取”,更可第一时间领功,无本生利。不过讲到如何派钱,却不是政客靠三言两语吹吹水就可成事,虽说澳门、台湾等早有派钱先例,但假如香港政府要派钱,实际上难跟外地做法,程序比想像中更麻烦、成本极高。

话说在2011年的预算案之后,时任财爷曾俊华未有公布退税措施,改为向市民的强积金(MPF)户口注资6,000元,惹来全成炮轰,一沉百踩之下连建制派也加入批曾。最终,曾经断言拒绝“现兜兜”派钱的曾俊华也要跪低,宣布向年满18岁的香港永久居民,每人派6,000元,亦即是所谓的“$6,000计划”。虽然财爷开库派钱全城哄动,不过一批负责此事的公务员却哀号,因为他们遇上的大难题是:如何向610万合资格市民派钱?

曾俊华当年在群情汹涌下让步,直接派钱。(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财政预算案】传向低收入人士派“利市” 基层家庭:食得新鲜啲

香港难照跟澳门方法 台湾派消费券方式惹保安问题

政府若要派钱,总不能派财爷搭直升机在空中撒钞票。虽然当时有人说,澳门不是早有派钱经验,香港照抄便可以?不过据了解,这个建议在研究之初便被“DQ”,因为根据澳门的派钱方法,绝大部分澳门市民是透过划线支票收钱,邮寄地址则是以身分证的登记地址为准。不过香港对上一次大规模更换身分证,已是2003年,登记地址很可能已不适用,这亦意味若香港若以澳门的方法派钱,就会有成千上万市民要先办手续更新身分证的登记地址,当时澳门亦曾因这个问题引发混乱。加上澳门只有约六十万,香港人口却有七百多万,意味一旦采澳门模式,混乱程度势必更严重。

当时也有人提出,港府可参考台湾当局在2009年派消费券的经验,只要凭身分证或印章等证明,到指定地点领取,便可即时把消费券当钱使。不过这个做法却成为极大的保安隐患,因为每张消费券本身不记名、没记认,惹来不法之徒垂涎。台湾在派发消费券的时候,便发生过不少匪徒趁民众提取消费券后抢劫的罪案,台湾警方要投入额外人手资源防范,前线警员疲于奔命。于是,这个方法亦遭到否决。

崔世安上任后,延续派钱做法。(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预算案.政策分析】派钱欲断难断 澳门“止痛饼”上瘾前车可鉴

经银行向市民派钱 行政成本近亿

结果,政府便决定透过本港主要银行派钱,因为绝大部分香港市民都有银行户口,银行所掌握的市民资料随时比政府还要多,而且把钱直接过户亦可免却保安疑虑。不过这个做法亦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银行是做生意不是“开善堂”,凭甚么要银行帮政府办事?

政府破天荒派钱是“大围福利”,银行界人士在公开场合固然是笑口噬噬地表示支持,声言全力配合云云,但实则私底下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要动用银行的人力物力、为此额外增加资源,加上要应付大量申领人潮逼爆银行,根本是“阻住做生意”。

故银行界最初提出,每处理一宗申请,就要政府向银行支付20元手续费,以610万人有资格申领计算,政府要付的手续费便高达1.22亿元!几经周旋谈判,政府和银行最终以75折成交,即是银行处理每宗申请的手续费15元。而整个计划埋单计数,政府共向逾600万成功登记的市民,合共派钱近370亿元,而公帑为派钱付出的行政成本达9,000多万元,其中8,000多万元是给银行手续费。

派钱还是派糖好?(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政坛诸事町】胡官胡须look现身 批预算案“派钱做咩?”

关爱基金向新来港人士派钱 程序更复杂成本更高

而除了$6,000计划之外,由于当时社会有声音指,该计划只向永久居民派钱,对新来港人士不公平,于是政府亦透过关爱基金,向低收入新来港人士派钱,每人也是6,000元。由于涉及资料审查,而且关爱基金亦基于《私隐条例》等限制,不能随意使用存于其他政府机构的个人资料,故涉及的行政工作,比$6,000计划更复杂,成本亦更高。

据了解,最初关爱基金方面估算,按人头计,派钱计划涉及的人均行政成本高达364元,较$6,000计划的行政费高二十多倍,引起社会哗然。其后有关方面重新部署,人均成本也要近87元,时任关爱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罗致光当时解释,由于核对的资料过程较$6,000计划更复杂,亦要查核更多文件,如遇怀疑个案,更要主动约见申请者了解,关爱基金因而要额外聘请160人负责审批,导致行政成本高昂,派钱金额约13亿元,行政成本就高达2千万元。

毕马威税务合伙人梁爱丽(左)不建议派钱,指政府应将所得用作针对性措施和长期性规划提升经济措施。中间为刘麦嘉轩。(陈嘉碧摄)

延伸阅读:会计师公会料政府盈余1760亿 惟不建议“派钱”

向基层、长者派利市 陈茂波如何解决行政难题?

其实,相对于所谓理财哲学、应使则使等原则问题,现实上的行政麻烦,可能亦是政府官员加抗拒再“现兜兜”派钱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上以2011年的前车之鉴,财爷最初拒派钱就被指不识民间疾苦、回心转意派钱又被批短视冇远见;向MPF注资是明益基金经理、向银行支付派钱的手续费又被指明益银行、两个派钱计划合共花了近1.2亿元公帑更是“洗脚唔抹脚”云云,既然不派钱会挨闹、派钱又会挨闹,倒不如不派钱还可减少政治、行政麻烦。

因此,今次传出财爷陈茂波或在预算案中向基层、长者等派最多二千元利市,按理应该不会重蹈2011年的覆辙,反正如果要向长者、低收入人士等派利市,其实尚有不少更有效率、成本亦更低的渠道可作为“利是封”,例如透过生果金、长者生活津贴、低收入津贴等的现行机制,额外派利市,至于具体的做法如何,请继续留意《香港01》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