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图章工艺师刻出香港:西瓜波、铁闸花纹、猫等成主角
2007至2010年那几年,有保育天星、皇后码头、反高铁运动,有些人说那是香港年轻一代本土意识觉醒的起点。但在印章工艺师Alice记忆里,2010年的“本土”意识其实未有如今天这般炙热,她当时见到的香港没有如今这么多人关注本土文化。对她而言,自己当年的身分意识觉醒是因为个人经历而生的,不因那些大型的社会运动。她曾经在向往的台湾住了一年后,发现自己在台湾其实是个“外星人”。因此,她给自己改了个“外星猫”的称号,诉说她那无论在港或台,都与城市格格不入,但又透过创作不断建立“本土”的矛盾人生。
无法融入城市的“外星猫”
Alice是手工橡皮图章工艺师。她喜欢以本土元素作创作,作品不少是猫与本土元素的crossover。
当铺招牌的“蝙蝠含钱”标志中爬出一只猫,街市的红灯罩上又窜出一只猫......她说自己超级爱猫,亦似一猫。她创作印章的题材多是城市旧物;与自己的成长经验有关的,有游乐场和西瓜波;后来发掘的,有地砖、玻璃和铁闸花纹;她会取材甚至挪用当中的元素,加入自己的创意作发挥,例如在游乐场上加入很多不同的猫图案;或者将地砖、玻璃和铁闸花纹重新拚贴,并出新的花样。不过,对还未开始创作、甚至未学印章工艺的Alice而言,香港曾是个自己没有太多感觉的地方,她说:“出走台湾前对香港冇乜感觉,唔系太有归属感亦唔系太疏离,好麻木。”
港人与这城的关系大概就是那么奇怪,总是爱恨纠缠,在这城时总念叨着要离开,离开了又总是想着要回来。Alice的情况不相伯仲,感台湾比香港亲切,被当地的文创和人情味吸引,向往到彼岸生活。“08年因为一些私事出走台北,断断续续住了一年。很喜欢那个地方,但难以融入。”她不习惯台湾人的生活方式,从交通到日常的待人接物,“生活很多细节没有办法。不习惯台湾人太热情、过份礼貌与好人。不习惯要追垃圾车。而且交通不便,自己又不懂得开车,很多自己喜欢去的老街很难到达。”
另一种目光看香港
无法融入异地的港人回来了,发现自己与这没有太多感觉的都市又再疏离了一些。外星人爱猫又似猫,于是她从此成了外星猫。但这一年的差别其实是分水岭,令她看见港人与台人的分别,“在台湾住过,到处都见到古老的建筑和文化。台湾人的归属感很高,artists(做创作)都会带出本土的文化。当时的香港很少artists留意本土文化。讲紧2010年......当时真系好少......”
她在台湾时喜欢去逛老街旧巷,看见台湾人积极保存和表达本土文化,从中对比出自己、甚或港人对本土文化的忽视。这观察大概也成为了她摸索和寻觅归属感的方向和方法,于是她下定决心要重新认识香港--做了香港故事馆嘅文化导赏员;也致力本土元素的创作,她说:“唔得,要俾全世界知道,香港都有本土特色。”
创作:从自己的成长经验开始
与那毅然的决定同步,Alice回到香港之后去了学手工橡皮图章。在那之前,她也偶尔画画,不过她说自己那时只是在“涂鸦”。手工橡皮图章易学难精,从自己买书自学,到完成初、中、高级和导师课程和考核,她不过花了不足半年的时间。边学印章边创作,当时她就开始了用本土元素做创作的路线,她说“早期的题材都来自自己的生活经验,例如小时候的游乐场、红A产品和电车。所刻的怀旧印章每个都有一个有关我的成长故事,是构成今天的我的元素,属于我成长的印记。”
【冷知识】日本印章分级制 阶级影响尺寸:下属印章不能比上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