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学校筹款】行足3日返学 细路攰到想喊 老师家长有乜计?

撰文: 林𡝴雯
出版:更新:

7岁的小蝴蝶戴著遮阳帽、背著大书包、撑著树枝制成的拐杖,弯著腰在山路上摇摇摆摆,“爸爸,仲要行几耐呀?我唔得啦!”从前一天开始到这一刻,小蝴蝶已经走了25公里路,等于在标准运动场走了62.5圈。山路绕著大榄涌水塘而行,无路可退。但与其逼迫,老师及伙伴们选择陪伴、游戏。因为走在路上,也如人生其他旅程——既然改变不了道路,何不调整自己心态?

三个徒步由大埔行去屯门的小孩──雪雪兔(左)、小蝴蝶(中)、龙猫(右)沿途互相陪伴。(林𡝴雯摄)
7岁小蝴蝶走了25公里路后,在大榄涌水塘终于受不了,向父母求救。(林𡝴雯摄)

上集提到自然学校师生由大埔行到屯门,小蝴蝶体力不支的情况就是在第二日路程时发生的,当时学生正由荃湾徒步行到屯门扫管芴。还有不够5公里,就会到达当晚休息的地方。小蝴蝶的父母海星老师、白鹭老师及姐姐雪雪兔也有同行,见到年纪最小、初次走那么长距离的小蝴蝶这样难受,她们都各自使出法宝。

海星老师主动帮小蝴蝶提书包,减轻负担。脱下书包后,小蝴蝶又跑又跳地追回前面的小伙伴。但没过一阵子,她又累了,“爸爸,几时先有得唞呀,我要休息呀”。本来打算行毕水塘才休息,见小蝴蝶状况,大伙都决定在路上席地而坐,吃一吃茶点、休息一下,才继续行程。

白鹭老师就在山边找到一个被弃置的果汁瓶,她把少量水倒进瓶子内,再用一根小草沾水,让小蝴蝶玩“仙女下凡”的游戏,“有嘢玩,佢会分散注意力,冇咁攰”。

走得较快的姐姐雪雪兔和2位同学,也选择在原地等候小蝴蝶,“唔想佢觉得自己落后好多,唔开心”。于是,小蝴蝶与其他同学边行边玩,就撑过去了,平安到达扫管芴。

白鹭一直都陪在小蝴蝶身边,既冇批评佢,又唔会太顺从佢,因为佢相信小蝴蝶做得到。
自然学校校长海星
姐姐雪雪兔与妹妹小蝴蝶轮流拿著树枝,玩访问游戏。(受访者提供)

陪伴比逼迫好

海星老师经常带学校学生一起行山,他指出比起高山,不断重复的路程更考验学生,“水塘呢啲路,好似一直都睇唔到终点的路,意志力好重要,系体力同耐力的挑战”。但他认为难并不代表学生做不到,反而鼓励学生时不能“一味靠逼”,陪伴很重要,“白鹭一直都陪在小蝴蝶身边,既冇批评佢,又唔会太顺从佢,因为佢相信小蝴蝶做得到”。

海星老师又认为身边同学、朋友的支持都很有帮助。第二日同行的4个学生年纪相若,他们更捡了一枝粗树枝,发明“访问游戏”,互相问问题,见到小蝴蝶落后,他们又会叫小蝴蝶一起玩,“小蝴蝶,到你做访问啦,快啲行上黎啦”。海星老师说,这些行动都能鼓励学生继续坚持。

无路可退的山路 令学生学会改变心态

“学生虽然有时会喊,会话唔想行,但静低落黎,佢地就会明白都系冇得唔行(因为没有中途退出点)”,他说当学生明白现实无法改变,唯有改变自己的心态,变得正面一点。同行9岁学生龙猫告诉记者,在水塘那段路,她也想过放弃,“但行左咁多,冇理由依家先放弃咖吗!”就是这股信念,令她坚持到底。

在跟访这两日,记者就看到海星老师9岁大女儿雪雪兔徒手折断树枝制成拐杖方便上山,到达营地后又能马上取柴帮忙生火。

上斜难爬,学生雪雪兔徒手折断树枝制成手杖。(林𡝴雯摄)
完成第一日步程、抵达荃锦坳营地后,学生雪雪兔拿起树枝帮忙生火。(林𡝴雯摄)

定了目标都不一定要“死跟”

海星老师还向记者提到一件往事——自然学校所有学生在毕业年都会自选题目做一件毕业作品,有小六学生曾经向海星老师提出要在五日四夜内,走毕麦理浩径1至10段,即由西贡走路到屯门,全长100公里。海星老师起初不同意,担心学生及自己体力上未能支撑。但在学生多番请求后,他终改变主意,但提醒学生若中途身体不适,必须折返。结果,他们在前3日行程中,有2日近晚上11时才到达营地。而在行麦理浩径第6段时,学生“开始每5分钟停一停,成块面白晒”,海星老师认为当日无法如期完成步程,学生主动提议绕过麦理浩径,取道另一条路,终在当晚如期到达营地。海星老师强调有时候定了目标,也不一定要“死跟”,必须视乎自己的能力。

学生马骝(左)在身体支撑不住时,提出绕道,终成功抵达目的地。(林𡝴雯摄)

爱因斯坦说过,“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牠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是愚蠢不堪。”与其迫所有人都要爬树,不如在鱼儿希望游泳却又无力时,在身边陪伴和鼓励牠。留意:记者跟访,竟被学生问“点解你食肉?”,发生什么事?请看采访手记: 答孩子问——点解你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