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异想】过路灯曾是社区潮物?港英政府设“黑盒”教人过马路
过马路时,大家都会看过灯柱上黄色的行人过路器,但眨眨下的过路黑箱子你又看过没?这些“黑盒”竟然跟英国的行人过路器一模一样,而且上面还有红绿色人仔,点解呢?这些珍稀的“黑盒”,你又知唔知匿埋喺边?
指手划脚“人肉交通灯”
今时今日,香港马路上交通设备完善,过马路非常轻松。不过,你或许不知道,其实交通灯也是六十年代后才开始普及。
之前行人如要过马路就全靠站在马路中央交通亭上的交通警,用手势指挥交通。当时,这些交通亭一般设在较繁忙的大路交界,如皇后像广场、波斯富街、金钟道。如果交通警正面望著司机举手,掌心对住司机,就等于“红灯”;正面望著司机,双手垂低,则代表“黄灯”;打侧身,双手垂下,就是开“绿灯”可以通过。
“黑盒”中英对照教行人过马路?
六十年代后,交通亭逐渐被淘汰,换来的是全自动操作的“红绿灯”(俗称“灯控”),而运输署也开始在部分“灯控”路口安装所谓的“黑盒”——“电子行人过路按键”。“黑盒”下设有按键,行人按下后便会亮起中英对照的“WAIT 等候”字样,用以提醒交通灯有行人等候过马路,请尽快安排转灯。这些“黑盒”通常安装在人流较少的路口,为免影响车流,没有人按键,便不会转绿灯。
除了“WAIT 等候”中英对照的字样外,其灯箱上还有其他中英对照的文字,而且还图文并茂地解释阅读交通灯的方法。这设计源于当时交通灯刚面世,不少市民都不懂得使用,因此这些图字便有教育大众的功能。
“黄盒”有三种 你又知道无?
事过境迁,运输署自2002年起逐渐把旧式设计换成现在常见的“黄盒”。根据政府文件,2008年,全港尚余约500个旧式行人过路器,但现时公共道路上的旧式设计已全被取替。如果要一窥这些“黑盒”的真面目,可能就要到私人物业或其他不属运输署管理范围的路段,譬如在太古城,就有两个硕果仅存的“黑盒”隐身于此。
新款“黄盒”于03年面世,至今已逾十年,相信大家亦已见惯见熟。可是,你又知不知道这些“黄盒”有三种不同款式?它们的功能和设计又有什么不同?你又系咪真系识用呢?
电子行人过路发声按键连震动组件
新式电子行人过路独立按键
无键电子发声装置
80年代“爱立信”珍藏深蓝色特别版